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西方設圈套挑動輿論爭鬥 離間中印關係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既不存在中國對印度的威脅,也不存在印度對中國的威脅。”1982年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會見印度客人時,對中印關係作出 了上述評價。作為兩個比鄰而居的崛起中大國,有著兩千年傳統友誼的中國和印度,理應成為一對攜手共榮的好夥伴。然而近些年,兩國追求合作共贏的進程卻被來 自媒體和民間的雜音束縛了手腳。

  為追求商業利益,一些印度媒體把炒作“中國威脅”、“中印對抗”當成了提升銷量和點擊率的不二法寶。這些真假難辨的聳人消息經過一些中國媒體的二次傳 播和再加工,無形中加深了兩國人民對彼此的誤解。有關專家指出,媒體的聲音不代表政府的決策。中國應該冷靜對待印度媒體的炒作之風,否則極易授人以柄,讓 躲在背後的西方勢力找到離間中印的機會。

  印媒再掀涉華風波

  8月27日,《印度快報》、《印度時報》等多家印度主流媒體報道說,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陸軍中將賈斯沃爾原計劃在8月份到中 國參加印中之間的一次高層交流,但由於中方認為克什米爾主權存在爭議,因此拒絕給賈斯沃爾發放簽證。很快由這則消息衍生出另一條更具爆炸性的新聞———印 度政府將以“中斷軍事交流”的方式“報復中國”。《印度教徒報》援引一名匿名印度官員的話說,中印兩國軍隊之間的未來軍事交流和聯合軍事演習已經被暫停, 直至中國解決這一問題後才會恢復。

  印度媒體緊抓此事不放,甚至平白無故地將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部長卡皮爾.西巴爾的正常訪華與“中印軍事交流中斷”聯繫在一起。據報道,西巴爾將於9月 10日訪華,其間將參加9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有印度媒體稱西巴爾的訪華之旅為“融冰之旅”,此訪可能“打破中印之間的防務交流 堅冰”。

  僅過了兩天,印度媒體又轉而開始炒作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時報》8月29日報道稱,中國政府於7月12日沒收了上海世博會印度館內附有印度地圖的宣傳 册。在這份地圖上,“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地區———編者注)被標示為印度領土。該報分析稱,中國政府這樣做是因為受到一些專家和網民的巨大壓力。

  9月1日,多家印度媒體發出最新報道稱,印度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反制”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政策。近日召開的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會議達成共識,認為印度將以“強硬態度對抗”中國,尤其涉及印度領土主權問題。

  別跟著印媒體“罵街”

  “中印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確實還存在一些爭議,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激起印度媒體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印度問題專家胡仕勝對 《世界新聞報》記者說。胡仕勝指出,印度媒體以前也有過拿邊界問題說事的先例,有的可能是確有其事,有的則純屬胡亂編造。“印度媒體的商業主義色彩很濃, 反華報道幾乎成了各大媒體吸引眼球、爭奪受眾的一種商業手段。這是印度固有的媒體生態,媒體的聲音不代表政府的立場,所以我們沒必要跟他們較勁。”

  在印度媒體煽風點火的同時,中印兩國政府適時地出來滅火。中印兩國國防部都第一時間否認了“中印防務交流中斷”的傳聞。而對於中國政府沒收世博會印度館宣傳手册的消息,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國)並沒有干擾印度館的運轉”。

  胡仕勝說,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兩國政府都希望雙邊關係再上一個台階,因此極力避免兩國關係因為媒體的煽動而受到傷害。“由於政府對中印關係前景有正確認識,所以媒體再怎麼吵吵,也不會使中印關係脫軌。”

  胡仕勝強調,印度媒體集中向中國發難的情況去年也有過。 2009 年9月份,一些印度媒體以所謂“中國軍隊入侵印度拉達克地區”為由頭,集體發出惡意反華報道,由此引發了中印之間的輿論戰。一些中國媒體和網民開始抨擊印 度。“事實上,所謂的‘中國軍隊入侵’完全是臆造出來的故事。可是我們似乎聽慣了印度媒體炒作這類事情,所以就理所當然把它當成了反擊印度的理由。”

  胡仕勝補充說,中國媒體在處理印度對華報道時,需要擦亮眼睛,分辨消息的真偽,同時應多跟專家學者積極溝通,用理性客觀的基調去報道,而不是僅憑一時 意氣跟著印度媒體“罵街”。“惡性的媒體競爭可能會誤導兩國民意,而民意又會綁架政府,使得兩國政府推動雙邊關係的努力越來越因循守舊。”

  西方設套離間中印關係

  有關專家認為,中印互鬥不僅會破壞兩國的合作大局,而且還會讓躲在背後看好戲的西方勢力得逞。有些時候,西方媒體故意散播中印不和的消息,以此來挑起兩國輿論爭鬥。中國切不可陷入西方設下的輿論圈套。

  最不願意看到中印聯手的美國善於玩這套把戲。美國《紐約時報》8 月下旬刊登的一篇報道稱,中國向巴控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地區派駐了1萬多名軍人,以“確保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和巴基斯坦駐華大使 馬蘇德.汗均否認了相關報道。馬蘇德.汗說,該地區沒有中國軍隊,目前只有一支中國救援隊在幫助遭遇洪水的災民。

  除了借敏感的邊界問題挑撥中印關係外,美國媒體還經常專注於中印兩國的軍事動向,企圖製造“中印為敵”的假象。美國外交政策網站7 月6日發文稱,為應對不斷提高的中國軍力,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已經啟動了一項秘密計劃,支持印度陸、海、空三軍擴充戰力。根據計劃,印度正在組建兩個新的 山地師,計劃將其部署在中印東北部邊境。與此同時,印度海軍正在努力建造並獲得各種性能強大的新平台。

  胡仕勝對記者介紹說,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經常以惡性競爭的眼光來看待中印崛起,故意擴大兩國潛在的競爭性。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 文章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印關係上,認為具有充足人力的印度超越中國並非幻想。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10 月的一篇文章———“中印21世紀對抗加劇” ———列舉了中印兩國在雙邊貿易、金融投資、航天工程等領域存在的競爭關係,最後得出莫須有的結論:兩國的緊張關係將加劇。

  “西方對中印關係採取的是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策略。這樣做其實是他們失落的一種表現,因為發展模式接近的中國同印度如果聯手的話,必將衝擊西方國家 在世界經濟領域的主導地位。”胡仕勝說。他進一步指出,西方現在明裡暗裡奉行“扶印抑華”的政策。他們認定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國家”,而中國是不民主的。 西方媒體經常用印度“強大的潛力”來遮掩“中國模式”的光彩。

  應把印媒與官方分開

  中印兩國的一些專家學者指出,惡性競爭只會加劇兩國的戰略消耗,如果雙方能夠發揮各自的後發優勢,取長補短,必將產生 “1+1>2”的效果。

  印度商務部長、著名經濟學者賈伊拉姆.拉梅什曾發明了“中印度”(Chindia)一詞,認為“世界工廠”與“世界辦公室”應該加強合作,為構建新的 國際經濟新秩序作出各自的貢獻。印度德里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斯裡瑪蒂.查克拉巴裡教授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印發展模式是互補的,而非彼此對立。在基 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等方面,印度都應以中國為師。反過來,在金融體系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軟環境’方面,印度也有值得中國借鑒的優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印度問題專家胡仕勝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培養健康的民意對於中印關係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前兩國最要緊的事是增進互信, 減少猜疑。這就需要兩國媒體對民意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民族主義情緒在兩國都有存在,中國一些媒體喜歡不假思索地轉述印度媒體的涉華報道,有時還會加入情 緒化的東西,甚至把媒體的言論“轉嫁”給印度政府。

  胡仕勝指出,印度英文媒體代表和反映的是印度戰略精英的看法,並不代表印度政府的對華政策。“中國媒體和網民決不能被印度媒體牽著鼻子走,應該多從積極的大方向審視兩國關係。譬如,中印的共同點多於中國同西方的共同點,印度的崛起對中國也是一種戰略緩衝,等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