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看美國人怎樣“韜光養晦”?

喬良,又一位令人矚目的戰略研究軍人,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少將。看到他關於美國軍事戰略宏論,我想起了《C形包圍圈》,作者叫什麼名一下子想不起來了。他曾自稱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對美國戰略有深入研究的人之一。現在看來,他的美國戰略研究視角是立足於中國,所以,他盯住美國左看右看,看出了一個“C形包圍圈”,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強勢美國。而喬良的《美國人為何而戰》似乎更勝一籌,他的視角是立足世界看美國,透過金融看本質。
  
  喬良的觀察結果,按我的理解是:揭秘了美國人40年來(1971至2011年) 的“韜光養晦”,堪稱是40年來全世界最宏大最成功的“韜光養晦”。與這個著名成語的故鄉中國不同,美國人的韜光並非隱藏鋒芒,而是頻頻亮劍,只是亮劍的 目的並不為世人所知,是推行它的普世價值,還是履行它的世界員警職責?它是為了建立或鞏固前無古人的金融殖民帝國地位,是為了美元。
  
  以下是喬良《美國人為何而戰?》摘錄,它讓我們洞察美式“韜光養晦”,反思中國人耳熟能詳且掛在口頭上30年來的“韜光養晦”,看看究竟誰才是“大智慧”。
  
  美國並不酷愛戰爭,但美國需要戰爭。過去20年裏,美國是世界上唯一連打過四場對外戰爭的國家。美國為什麼要如此頻繁地發動戰爭?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國人民也不懂,因為這四場戰爭,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開戰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誰會把它們與一張輕飄飄的綠紙聯繫在一起?為美元而戰,這就是美式戰爭的全部秘密。
  
  美國人從未在他們公開的國家戰略中談論過這個話題。據說,上一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職當天,就曾告誡他的同僚:在這裏(美聯儲)你們可以談論一切,就是不許談論美元。這是禁忌,美國人對這一關乎美國國家生存的話題諱莫如深。
  
  美國人在過去40年裏,找到了一種在他們看來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國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從全球向美國轉移財富。美國人發現自己可以不用生產其他的產品,只生產一樣東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過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這個方式就是印刷美元。
  
  從羅馬帝國到大英帝國,基本上都是以一種相似的方式完成帝國積累財富、消耗財富的過程。這種方式是什麼呢?就是佔領別國的領土,掠奪別國的資源,奴役 別國的人民。這就是經典的殖民帝國模式。但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使美國意識到,必須避免重蹈古典帝國模式的覆轍。因為一次大戰德國向老牌殖民帝國挑戰,想要獲取自己的生存空間,結果失敗了。20多年後德國再度崛起,再次向老牌殖民帝國發起挑戰,又再度失敗了。美國毫無疑問記取了這個歷史教訓:如果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定要從老牌殖民帝國那裏虎口奪食的話,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戰爭,而其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最後徒使他人得利。美國就是兩次大戰最大的獲利者。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全世界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美國政府向全世界承諾,每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那個時候的美國可以說是志得意滿,因為這個時候的美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世界上80%的黃金都捏在美國人手裏,與此同時,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生產能力和軍事機器。
  
  沒有足夠多的黃金你就不能印足夠多的美元!因為你對全世界有承諾,你是全世界的基準貨幣,你必須保持美元的穩定。這使美國陷入了空前的窘境。 1971年8月15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美元跟黃金脫鉤。這一失信之舉意味著美國可以不受黃金的羈絆,隨意加印美元了。
  
  半年後,研究報告《黃金非貨幣化的影響》出爐。這份具有良知的報告中提醒美國政府,美元跟黃金脫鉤,在短時間內對美國有好處,因為美國可以在全世界還沒回過神來時多印鈔票,用沒有黃金背書的紙幣去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長期看,這對美國和全世界都決不是什麼好事,尤其對美國,無疑是飲鴆止渴。
  
  而美國政府儼然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他們根本不理會作者邁克爾•赫德森的警告,對報告反其意而用之。既然這麼幹短期對美國有好處,幹嗎不把它變成一個長期的好處,讓美國人永久享用呢?當然,這首先需要與黃金脫鉤後完全變成一張綠紙的美元,在全世界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這就意味著美元必須保持它的 霸權地位。怎樣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呢?美國政府認為最重要的是兩根支柱,一根是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另一根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但美國人知道,與黃金脫鉤後的美元,最好與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掛鈎,才能確保美元的地位穩如磐石。機會很快就來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 次中東戰爭爆發。一開始,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兩線出擊,打了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但不久後戰況逆轉,以色列反占上風。這讓阿拉伯世界非常鬱悶。坐擁石油的阿 拉伯人決定,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從其他地方去獲得。於是,歐佩克——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價打擊西方。這個辦法果然比戰爭來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這時,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西蒙秘密地飛到了沙特,去見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歐佩克秘書長,告訴他:你們想把油價打多高我們不管, 但是要想不讓美國人與你們為敵,你們必須接受一個條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與整個世界一樣,對美國人這一招棋的深遠機心並不了然,於是就一口答應了美國人的要求,從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鈎,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後40年裏,牢牢地與全球的能源需求掛上了鉤。
  
  走到這一步,美國人設計出的這個新型帝國漸漸開始顯現出輪廓,這就是人類帝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金融殖民帝國。美國人發現,比起當年德國人虎口奪食去爭取一個國家的生存空間這種愚蠢做法來,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通過讓世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讓他們把手中財富交出來,而又不製造仇恨。要達此目的, 沒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辦法了,這辦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納入美國的金融體系中,然後,像擰開自來水水龍頭一樣讓財富滾滾流入美國人的口袋。
  
  美國人用比較優勢理論把全世界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美國,美國人認為它的優勢就在於生產美元;另一塊是全世界。全世界的優勢在哪兒呢?比如,中國人,你的比較優勢就在於你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由美國人作為一方,全世界作為另一方,由美國人負責生產美元,而全世界負責生產用美元交換的產品,這就是美國人主 導的全球產業大分工的本質,從此,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
  
  美國用自己的金融體系,把全世界與美國緊緊捆綁在一起,這種由美國向世界輸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國提供產品的交易模式,其結果就是全球財富快速向美國集 中,這也就是美國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裏,GDP最高時才不過達到7萬億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裏,GDP居然翻了一番,達到14萬億的根本原 因。當然,美國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這種方式聚斂的財富,僅僅靠全球產業大分工是不夠的,甚至再加上石油與美元掛鈎也還不夠,還需要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手 段,如果沒有這個手段,美國不足以從世人手中掠走那麼多的財富,而這個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軍事實力。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戰爭?答曰:為了石油。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美國佔領伊拉克後,卻不從伊拉克免費拉走一桶石油?當美國打下伊拉克時, 首先出現的是什麼情況?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說,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 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 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產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遊 戲。此時美國政府的印鈔行為可以說名正言順。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國家的手裏,流到了產油國的手裏,也流到了需要購買石油的國家手裏。
  
  這麼多美元攥在這些國家手裏能幹什麼呢?除了作為財富的符號讓人開心外,就是變為廢紙的前景讓人擔心,因為美元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貶值,天天在貶值,天天都在變成廢紙,這個時候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美國人早就為你準備好的選擇:購買美國的國債。
  
  購買美國國債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國,也使美國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那麼,美國為什麼需要讓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回流美國呢? 一個幾乎沒有儲蓄率的美國,必須始終保持資本項目的順差,而這個順差的額度在2001年前後的時候,大約是每年70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需要每天淨 流入美國20億美元。因此,美國需要大量的世界資本回流美國,大部分美國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才能為繼,
  
  為了保持資本項下的順差,美國會不惜動用戰爭手段,去打壞別國、別的地區的投資環境,像驅趕羊群一樣,把美元驅趕回美國。所以說,表面上看,兩次伊拉 克戰爭都和石油有關,但實際上主要是和美元有關。因為只要在產油區打仗,油價就會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會隨之上升。如此一來,美國人就可以開動印鈔機,印 更多的美元,從全球換回更多的實物財富,道理就這麼簡單。
  
  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999年3月,但耐人尋味的是,1999年1月1日,發生了另一個重大事件:歐元正式啟 動。當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是1∶1.07,歐元作為一種全新的國際結算貨幣,一上來就對美元霸權地位構成了挑戰和威脅。僅僅兩個月後,科索沃戰爭打響。戰 爭還沒結束,世人便發現,深受戰爭創傷的,不光是南聯盟,還有歐元。有歐盟各國空軍做幫手的72天的狂轟濫炸,其最重要的結果,不光是米洛舍維奇政權的垮 台,還有歐元與美元匯率的倒掛,由1歐元兌換1.07美元,變為0.82美元兌換1歐元,歐元跌幅達30%。由此可以看出,美國人打科索沃戰爭是“項莊舞 劍,意在‘歐元’”。
  
  結果,戰爭一打響,7000多億熱錢中有4000多億立刻從歐洲抽逃,其中2000多億去了美國,直接支持了美國已經連續90多個月的經濟繁榮。美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如此漫長的經濟增長期。
  
  另外的2000多億則去了香港, 香港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化這麼多錢?顯然是那些投資人或投機家,看好中國內地市場,想拿香港做跳板,進入中國內地。讓人備感蹊蹺的是,恰在這個時候不早 不晚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美國人用5枚精確制導炸彈,“誤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一個星期之後,滯留香港的2000多億熱錢從香港抽逃,最後去 了哪兒呢?又去了美國,4000多億熱錢全部流到了美國,去支持美國已經連續90多個月的經濟繁榮。
  
  “9•11”發生之後兩個月不到,美國就打響了阿富汗戰爭,這完全不符合美國打一場局部戰爭的戰爭準備規律。1980年之後,美國人連打了四場戰爭, 除阿富汗戰爭之外另外的三場戰爭,美國人的戰爭準備時間都在半年左右,這意味著美國打一場局部戰爭需要半年的準備,但是阿富汗戰爭卻是個例外,不到兩個月 就倉促打響。
  
  因為這個時候正是“9•11”發生之後不久,大量的資金開始撤離美國。因為全球的投資人突然對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環境——美國產生了疑慮。美國是全球 的金融中心,紐約是美國的金融中心,而華爾街是紐約的中心,世貿大廈則是中心的中心。現在,這個中心的中心居然讓恐怖分子給撞毀了,誰還敢對你的投資環境 保持信心呢?於是,從這時起,據說有三四千億美元撤離了美國,前面提到美國每年需要吸納大約7000多億美元的淨流入,這個時候有三四千億美元撤離美國, 而這一年還有幾個月的日子要過,沒有錢怎麼行?所以美國迫切需要一場戰爭,需要用一場戰爭,打回全世界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
  
  果然如此,當阿富汗戰爭打響之後,巡航導彈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鐘斯指數就在短期下探後很快回升,華爾街一片叫好,隨著戰況進展順利,大量撤離的資金又陸續回到了美國,這場戰爭重新打回了全世界對美國投資環境的信心。
  
  美國人向全世界展示的現代戰爭理念是,如果我的投資環境不好而短期內又無法改變的話,那我就用戰爭把其他地方打得更壞,反襯出美國相對的好。你不是認 為我的投資環境不安全嗎?那我就打一場戰爭給你看,美國仍然是最強大的,美國人想打誰就打誰,你要覺得美國的投資環境不安全,還有別的地方比我更不安全, 那個地方還在發生戰爭。這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何為它的金融大戰略服務。
  
  過去,美國人喜歡說,當世界上什麼地方出現麻煩,美國總統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的航空母艦在哪里?現在這種說法正在逐漸成為過去時。當互聯網把全球連 成一個整體,網上交易、網上支付已成家常便飯,隨便敲幾下鍵盤,成百億、上千億甚至數萬億的美元,就可以在瞬間完成轉移或者是抽逃時,這種幾乎以光速運行 的資本流動,是每小時以三四十節的速度航行的航空母艦無法跟上的。即便是以超音速飛行的艦載機,也同樣跟不上。
  
  為此,五角大樓對其軍事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儘快建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這一系統要求美軍的軍事打擊能力,能比航母為代表的傳統軍事手段更快捷地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打擊時限也一再縮短,從號稱一小時打遍全球,縮短到28分鐘打遍全球。意義就在於,它基本上可以跟上資本流動的速度了。
  
  做出上述一系列(軍事開支)壓縮之舉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五角大樓的另一些耐人尋味的舉措:比如說建立空天司令部,比如說建立全球第一支網軍,又比如說 全球第一架空天飛機的試飛,再比如說正在研發的5倍於音速的巡航導彈……所有這些,又都在向我們傳遞與前述資訊相反的資訊,那就是五角大樓比以往任何時候 都更注重美軍的速度——從部署的速度到打擊的速度,而這一切,都與資本的流速和流向有關,因為美國人心裏最清楚,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建立在紙幣上的帝國。要 讓這個帝國不垮塌,就必須保持美元的霸權,現在,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軍事手段,美國人手上似乎已沒有其他什麼管用的傢伙了。

美國誰有油幫誰是人道民主   中國無權干涉別國內政

中國出兵朝鮮抗美援朝是沒事找事[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國處理古巴導彈危機是英明決策
  中國援助非洲是自討苦吃
  美國誰有油幫誰是人道民主
  中國無權干涉別國內政
  美國有權愛打誰打誰
  中國社會一片黑暗領導智商奇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國社會一片太平總統英明神武
  FQ都是些少不更事沒錢沒權的小P孩
  JY都是知識淵博思想獨立的素質人士
  凡是美國的所作所為叫做民主,
  凡是中國的所作所為叫做專制,
  凡是美國民眾支持自己政府的,叫做體現民意,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中國民眾支持自己政府的,叫做維護獨裁。
  凡是美國民眾反對自己政府的,就說,瞧!美國多民主,民眾都有反對的權利!
  凡是中國民眾反對自己政府的,就說,看,中國多獨裁,連自己的民眾都反對!
  凡是美國民眾理性反對美國政府的,叫做民主權利,
  凡是中國民眾理性反對美國政府的,叫做反對民主。
  凡是美國民眾憤怒反對美國政府的,還是叫做民主權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中國民眾憤怒性反對美國政府的,叫做義和團或者憤青。
  凡是反對美國政策的東方國家叫做獨裁國家,
  凡是反對美國政策的西方國家叫做“老歐洲”。
  凡是美國經濟發展,叫做經濟復蘇,
  凡是中國經濟發展,叫做中國威脅,
  凡是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叫做正在衰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中國經濟出現問題,叫做即將崩潰。
  凡是美國增加軍費叫做維護和平,必須歡欣鼓舞,
  凡是中國增加軍費叫做破壞和平,必須深表憂慮,
  凡是美國在海外使用武力,叫做維護穩定,
  凡是中國在境內部署導彈,叫做非常不安。
  凡是美國反對外國,叫做美國利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中國反對外國,叫做排外主義,
  凡是美國登上銀河號,叫做全面核查,
  凡是中國登上間諜飛機,叫做侵犯主權。
  凡是針對美國平民的襲擊,叫做恐怖主義,
  凡是針對中國平民的襲擊,叫做民族自決,
  凡是美國反對恐怖主義,叫做反對恐怖主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中國反對恐怖主義,叫做壓制不同聲音。
  凡是美國對外動武,叫做推翻專制,
  凡是中國捍衛領土,叫做改變現狀,
  凡是美國人說伊拉克人好,就叫做幫助建立民主,
  凡是中國人說伊拉克人好,就叫做同情恐怖分子。
  凡是美國在戰爭中死了人,必須牢記精確數字念念不忘,最好牢記姓名性別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外國在戰爭中死了人,大概數字都不用記管他男女老幼國別種族,
  凡是美國人不幸喪命就大叫大嚷“人權受犯”,
  凡是外國人不幸喪命迫不得已說聲“深表遺憾”。
  凡是美國人質被抓,就怪恐怖分子,
  凡是中國人質被抓,就笑網路憤青,
  凡是美國人質被解救,就歡呼雀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凡是中國人質被解救,就反問有什麼可樂的?
  凡是美國解救人質的努力,就編成傳奇故事電影大片,
  凡是中國解救人質的努力,誰敢叫好就是“歌功頌德”。

2011年2月27日星期日

未來十年的美國因素

―――-摘錄《望瞭》雜誌文章《新十年中國大棋局》
美國因素
“是的,世界變了。”1月25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從教育、科研、基礎設施以及中國市場帶來的就業,四次反省美國現狀。就職美國總統三年來,其國情咨文提及中國的次數逐年翻番,從2009年的輕描淡寫,到2010年宣戰式疾呼“我不接受美國淪為第二名”,再到2011年承認美國地位下滑的現實,折射了形勢逼人下美國對華心態的微妙變化。
  在張宇燕看來,未來十年,中國外部環境最大的機遇和挑戰主要集中在美國,“中美關係是中國外交的大局。中國面對的國際環境變數很多,但最關鍵的就是美國變數。”這其中包含兩層意思,其一,美國繼續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能力、意願和領域;其二,美國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新興大國。“對中國而言,把握好外部發展機遇,就要對美國行為有較為準確的判斷。”
  這位曾以美國馬里蘭大學訪問學者和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領事身份深入研究過美國的政治經濟學研究者,向本刊記者講出了自己的擔心,“新世紀以前的二十年,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雖說對中國的快速發展感情複雜,但總體上還沒太把你當回事。新世紀頭十年走過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形成對當今世界的重大影響。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5~10年,西方世界有可能變本加厲地對中國採取行動。”
  他將這些行為總結為“四化”:妖魔化中國、分化中國、西化中國和體系化中國。“最重要的就是,在貿易、環境、貨幣和投資等領域,把中國納入它們制定的國際體系內。”為了說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與中國的關係,和面對的競爭形勢,他特別提到了兩篇文章,一是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發表在去年11月底《華爾街日報》上題為《世界圍繞中國旋轉》的文章,二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在2011年第1期《國家利益》雜誌上發表的題為“ImperialbyDesign”的長文。
  弗格森這位“G2”的發明者認為,中美在四方面面對著針鋒相對的衝突:其一,工業製造。中國的崛起和蘇聯不一樣,蘇聯從未在製造業上超過美國。但2009年,無論是工業增加值還是工業總產值,中國都已超過美國;其二,人均收入增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均 GDP最低僅為美國1/70,現在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為1/5,而且還在快速提升;其三,資源需求。僅2009年中國消耗的粗鋼數量就是歐美日總和的兩倍 多。中國多消費就是西方國家少消費,資源問題成為零和博弈;其四,發展速度。美國為“離去的帝國(departingempire)”,中國是“到來的帝 國(arrivingempire)”,一個迅速成長,一個慢慢衰落。兩個國家要尋求一種穩定的關係,難度很大。
  弗氏最後給出了自己的結論,“冷戰持續了四十多年,蘇聯從未在經濟上超過美國。我們正在經歷的是對五百年來西方控制的終結。這一次,東方挑戰者在經濟上和地緣政治上都動真格了。北京現在可能還不是‘師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不再是‘學徒’。”
  “美國已經全方位,而且不可避免地走上衰落之路。”約翰•米爾斯海默的判斷更加直白。他在深刻檢討冷戰後美國國家政策失誤的“ImperialbyDesign”一文中,“惋惜”地哀歎:
  “在9•11事件發生之前,布希政府曾意識到,美國未來幾十年面對的最嚴重挑戰很可能來自崛起中的中國。當然,美國會在全球範圍內抑制中國的崛起。然而主導全球的企圖迫使美國要在全球範圍開戰使得我們難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如果人民共和國以過去三十年間的方式,在未來幾十年繼續增長的話,它很有可能將經濟實力轉變為軍事力量,並嘗試像美國領導西半球那樣主導亞洲。沒有哪個美國領導人願意接受這個結果,這意味著華盛頓會尋求遏制北京的戰略,並阻止其成為地區霸主。”
  “在抑制中國方面,美國必須扮演主要角色如果美國不再被不必要的海外干預所弱化,它將更有能力來壓制北京的野心未來的預算應當大規模向空軍和海軍傾斜,因為它們將是對付中國崛起的主要力量。”
這位進攻型現實主義“鷹派”學者,以“佈局帝國”的口吻提出重建針對中國的霸權優勢:以離岸平衡戰略,從週邊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衝突中脫身,集中精力於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歐洲、東北亞和波斯灣,壓制潛在霸主。具體到東北亞,他說,美國在保持自己實力的同時,盡可能讓其他國家付出成本,“領導”印度、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韓國以及越南,圍堵中國。
逼出一個“利害共同體”
這 份咄咄逼人的方案,至少在目前已多少超出了美國能力,甚至有損美國長遠利益。張宇燕介紹說,“其實,美國自己也是一肚子苦衷。”且不說國內赤字、債務、養 老、改革和移民等難題,在過去二十年縱橫捭闔的國際安全和全球經濟方面,美國也常常捉襟見肘。對美國能否玩得起這個大遊戲,許多人已開始越來越懷疑。
做世界“老大”,美國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小布希政府負責亞洲事務的前官員告 訴張宇燕,美國每年六七千億美元軍費,百分之七八十用於海外。“奧巴馬仍然講,美國不做老二,一方面是不想做,另一方面是做不了。”張宇燕解釋說,“美國 一旦成為老二,就會迅速地滑向老三、老四、老五因為一旦成為老二,那些支撐其霸主地位的關鍵因素,如國際分工優勢,特別是美元霸權,就會一下子垮掉。這有 點像蘇聯,一旦和美國爭奪世界老大失敗,想在老二位置上安穩地呆著,相當困難。”
在遏制中國問題上,應該講,美國也是顧慮重重,其原因在於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是雙輸,同時雙方都輸不起。英國就是因為參與兩次針對德國的世界大戰,透支了國力而導致徹底衰落。對此,作為最終受益人的美國再清楚不過。“如果全力遏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而自己拖垮了,暫且不論中國是否垮掉,同時其他競爭對手因此做大。這絕非美國願看到的結局。”張宇燕說。
在 貨幣問題上,按照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任勞倫斯•薩默斯的說法,美中形成了一種確保相互摧毀的“金融恐怖平衡”。中國用自己的外匯儲備支持美元霸 權,同時自己也從美元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中獲得了發展。儘管最初很可能是無意識的,而且是建立在雙方嚴重缺乏戰略互信之上的,但這種平衡業已形成。現在, 人們的擔心是,隨著國際格局快速變化,這種恐怖的平衡最後能持續多長時間?
在國際分工和貿易上,中美兩國的互利性已成為常識,儘管競爭無所不在。
這裏特別值得提到的是,中國有限且有效的核打擊力量,也是誘使或迫使中美兩國把戰略競爭限制在雙邊或多邊規則的制定過程中的原因。畢竟,中國具有核反擊能力,可以有效避免核訛詐。
而在規則下博弈,最終的勝出者,還是勞動生產率相對多、社會穩定性強的國家。中國作為一個開放體系,已深入參與了全球經濟分工,更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這便為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蘇聯最終被拖垮,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市場規模太小。
“從歷史上看,美國處理主要威脅很有一套。”回顧美國一百多年來的霸權爭奪,張宇燕認為美國幹得的確精彩:與當年的“宿敵”英國的博弈,就是怎麼處理老二的典型問題。
美國當時實力已經是第一。在“名未至,實已到”的情況下,它採用靜觀其變的方式,先讓英國消耗於歐洲大陸的霸權競爭,後在“老大”筋疲力盡的時候,於戰爭後期用武力幫助英國打垮德國和日本,以“人類英雄”和“世界救星”的形象當仁不讓地成為新霸主。
在隨後的冷戰中,美國用遏制處置蘇聯,即在相互摧毀的核恐怖平衡之上,通過經濟上隔絕蘇聯與世界市場的聯繫,抑制其增長潛力,同時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全面競爭,最後把蘇聯“熬”垮。
“對 今天的美國而言,如何處理中國,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張宇燕看來,美國既不能像處理德國和日本那樣斥諸武力,也難以像處理蘇聯那樣用市場和效率拖垮對 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和美國在現實利益上的交集已經很大了。”甚至米爾斯海默也承認,大規模遏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策”,因為“壓制一個強大 對手所付出的人力和經濟的代價可能極為高昂”。
張宇燕稱自己隱隱約約感覺到,儘管不情願,美國最終還是會不得不接納一個崛起的中國,“按照美國傳統中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思想,儘管有文化隔閡,我個人覺得美國能夠接受現實。這裏,關鍵在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對 於這個“自己的工作”,鄭必堅的理解就是,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善於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統籌把握發展方向,用好發 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發展全局,“不斷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利益與利害共同體’。”也就是說,讓不斷發展和創 造的現實,最終使美國認識到,中美利益多於分歧、中美合作勝於衝突。
佈局中國
“未 來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核心問題,簡單地說,還是‘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這兩件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某些方面再想養晦也養不了了。也就是說,未來中國面 臨的西方國家‘四化’壓力會越來越大。”不過,張宇燕認為,“也正是因為中國分量大了,許多時候西方奈何不了我們,“遇到大事的時候,小平同志講,首先要 ‘穩住陣腳’。”
他告訴本刊記者,中國未來十年的外交重點,應聚焦於“離岸安全”和“全球角色”之上。“離岸安全”指的是,保護我國海外市場、大宗商品供應及國際投資安全;“全球角色”則涉及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定位和功能。
按照張宇燕的設想,“中國的全球角色大致有三種:一是努力推動多極化,使中國成為多極化世界中最有分量的成員之一;二是在一個日益由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組成的‘二元世界’裏,通過與其他新興大國的合作而建立更為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三是中美之間的有效協調。
為此,他提出了一個“十二字”策略:分散壓力,邊際改革,理性妥協。
他解釋說,儘管許多國際規則或約束的矛頭都直接指向中國,但其針對性總是涉及其他國家,“這自然為我們創造了建立國際統一戰線的機會,使我們受到的壓力得到分解。對於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我們的基本態度是接受和參與,而非拒斥或全盤改造。”
“有 條件接受和參與對發達國家更有利的秩序,並不意味著不去改變,而是在邊際上逐步地改進。換言之,在建立新的、更公正和更合理的國際秩序過程中,我們要有打 ‘持久戰’的準備,和‘積小勝成大勝’的耐心。”張宇燕舉例說,“比如IMF的投票權,贏得3個百分點的意義不在於數字,而在於打開了制度改進的大門,擁 有了繼續改革的突破口。”
“中 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是事實,中國與發達國家力量對比仍然是“敵”強我弱同樣是事實。”張宇燕認為,我們的立足點應該是中國的長遠利益,為此,該讓步時還 得讓步,“對於讓步,有些人斥為投降,但明智的妥協在許多場合,是遵循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邏輯。有時候,在不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通過理性妥協而贏 得和平發展的時間空間,和分散壓力與邊際改革一樣,就是‘有所作為’。”
據張宇燕觀察,金融危機後,尤其是看到應對危機中中國國力不降反升,西方開始重新認識和認真對待中國了,“我的基本看法是,雖然在建立互信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美兩國終會發現,‘門當戶對’者,唯有對方。”
也就是說,未來十年,中美關係有可能在某個時刻達到一種更加緊密的動態平衡。“現在,至關重要的問題還在於國內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這讓他想起了一句話,“要想維持現狀,就必須有所改變。”
在這個意義上,張宇燕希望期盼國家強盛並努力為之工作的國人,認真理解十七屆五中全會文件中的這句話,“能不能始終牢牢抓住機遇、積極用好機遇,推動科學發展,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也是對我們民族自強能力的重大考驗,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王健君王仁貴 尚前名

警惕:頻出毒招欲對華“釜底抽薪”

(一)
中國已經成為美國霸權的勁敵。這一點,誰也無須避諱,也無法避諱。以目前的實力,中國還難以同美國全面對抗,這是事實;但是,環顧世界,敢於公開同美國說不的國家,目前還真的沒幾個;而其中實力最強、潛力最大的無疑是中國。即使中國不與美為敵,美國也決不會放鬆對中國的圍堵、打壓。
公開的軍事入侵,對美國而言無疑是噩夢,它不敢。即使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在戰爭初 期擊破中國的防線,它也無法取得戰爭勝利;因為,中國的最大殺手鐧——人民戰爭,會將它吞沒在汪洋大海之中。雖然我並不主張用人民戰爭理論指導中國的資訊 化戰爭,但是,在強敵來臨的時候,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危難之際,人民戰爭確是以弱勝強、打敗任何來犯之敵的最終法寶。有人民戰爭這個終極殺手鐧在,任何 強大的敵人都不得不畏懼三分。所以,美國不會、至少在清醒的情況下不會發動針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而圍堵、扼殺中國的圖謀,由於中國的有效應對,目前也處於 軟弱無力、支離破碎的狀態:
——在太平洋一線,南部:中國近年來加速和平統一大業,通過各種形式緩和兩岸關係,正走出一條和平統一的新路。相信,中國的和平統一大業目前已經有一個“三步走”的路線圖。第一步,簽訂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實現經濟上的大融合;第二步,簽訂兩岸軍事互信協定,實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聯合抗擊外部侵略的防務合作;第三步,探討解決政治問題,簽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政治協議,實現事實上的和平統一。至於採取什麼方式,只要有利於統一,我想都是可以探索的,以中國人的智慧,也是完全可以解決的。而兩岸問題一旦解決,所謂第一島鏈將不攻自破。北部:中國加強與朝鮮的合作,加快建設鴨綠江大橋,並租借羅津港,打通了通過羅津港直插日本海進而挺進太平洋的通道。關鍵時候,可以對美國的第一島鏈構成奇兵。
——在印度洋一線,中國通過佈局緬甸、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索馬里,已經加強了對印度洋的戰略滲透,加之海南基地的建設,已經趨向於徹底突破麻六甲困局。
——在西線,中國通過建立中、巴、伊朗“合作軸”,已經構成對美國駐軍的戰略壓制,北約20萬住阿富汗軍隊,看似強大,實際已成孤軍深入之勢,只要伊朗不丟,11萬美國駐軍就不敢輕舉妄動——即使美國圍剿塔利班武裝取得成功。而能不能成功,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在北線,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穩定成熟,且在維護統一方面承諾相互支持。上海合作組織把中國、俄羅斯和中亞5國聯繫在一起,不斷深化的相互合作正使這裏成為中國的戰略支點。北部穩,中國就可以與來自海上、西線的美國軍隊放手一搏。
——在全球,美國已經無法拼湊圍堵中國的戰略同盟。歐洲和日本,都表現出明顯的中立傾向。一旦中美交 戰,歐洲和日本更可能的態度是袖手旁觀,牟取漁人之利。這對中國而言,是“中策”,對美國而言則是“下策”。美國單獨與中國較量,沒有任何勝算。因為,作 為戰略目標而言,中國的目標是擊敗侵略,美國的目標是維護霸權。這種戰略目標上的不對稱,決定中國可以放手一搏的底線遠遠低於美國。同樣的結果,中國可以 認為是勝利,而美國則只能承認失敗,如朝鮮戰爭,雖然最終握手言和,但那是中國的勝利,美國的失敗。
這樣一個發展態勢,無疑使美國感到悲觀失望。眼見中國正一步一步打破美國的戰略圍堵,讓美國有一種霸權地位末日來臨的感覺。如何儘快遏制這種不利態勢,成為美國戰略家們的徹夜難眠的問題。
(二)
現在,它們終於想出一條毒計,就是對中國進行“釜底抽薪”!
美 國戰略家們發現,中國所以能夠步步衝破美國的戰略圍堵,靠的不是軍事力量,幾十年來,中國沒有朝周邊國家放過一槍一彈。儘管中國20年來發展國防現代化, 但是,與美國軍力相比,仍然相差一個級數。以中國的軍事投放努力和戰略防禦能力,中國的軍力目前仍然是國土防衛型。其戰略邊界仍然限定在第二島鏈以內,無 法在全球範圍內構成對美國霸權的挑戰。甚至在第一波攻擊中,中國仍可能處於劣勢。因此,中國的優勢並不在於軍事,而在於非軍事領域,具體說就是在經濟領 域。是中國依靠日益成長的經濟實力,縱橫捭闔,把美國的戰略圍堵衝擊的支離破碎。
——通過投資,中國實施了珍珠鏈戰略,挺進了印度洋;
——通過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實現了與東南亞的區域市場一體化,並由此促進了大陸地區同臺灣地區的經濟融合,加快了和平統一步伐。
——通過經濟合作,中國密切了同日本的經濟聯繫,成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韓國也是如此。
——通過經濟合作,中國與中亞、俄羅斯迅速接近,擴大了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
——通過經濟合作,中國和伊朗之間已經成為能源同盟。
——通過經濟合作,中歐之間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彼此相互依賴,難成敵手。
——通過經濟合作,中美之間也有了經濟共生關係,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之一。中國並成為美國的最大債主。
——通過經濟合作,中國正密切與非洲、南美的關係,並取得影響力。
可以說,經濟實力是今日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之源,同時也是中國的戰略七寸。打掉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就打掉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打掉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潛力,也就打掉了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步伐;打掉了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就打掉了中國的國際投資能力,迫使中國回到地區性國家的軌道,回到美國設置的“籠子”裏。
總之,打掉中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對於遏制中國、防止中國成為美國霸權的競爭對手,具有釜底抽薪之效。
我分析,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政府近來對中國經濟頻出毒招,令中國疲于應付:
—— 揮舞氣候大棒。氣候大會上,美國突然發難,拒絕承認“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意圖把中國綁架在強制性減排協議上,並接受國際核查,打掉中國的發展空 間。失敗後,歇斯底里,造謠中傷,以中國傲慢、強硬為招牌,大肆攻擊中國,意圖壓中國在下一輪談判中作出符合它們意志的“妥協”——實際是投降!
——壓人民幣升值。把美國製造的經濟危機的罪名轉嫁到中國“貿易不平衡”上,轉嫁到人民幣幣值上,轉嫁到中國政府頭上。意思是美國所以發生次貸危機並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不是因為美國的放縱虛擬經濟發展,而是由於中國低估人民幣幣值,謀求不正當競爭優勢,造成世界貿易不平衡所致。同時,又鼓動一批專家制 造輿論,說什麼人民幣升值對控制中國通脹有利。而實際上,人民幣幣值並沒有被刻意壓低,人民幣幣值更不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如果按美國的要求,人民幣一 次性升值20%甚至更多,中國的出口肯定會受到影響,只有5%左右微利的中國出口企業也肯定會陷入嚴重虧損,有的甚至破產倒閉。也就是說,由於人民幣升 值,不會因為出口減少而增加國內供應,相反,會因為企業倒閉造成大規模失業,遏制消費,出現未通脹先通縮的危險,而通縮的結果就是經濟陷入萎縮低迷,重蹈 日本的覆轍。因此,美國壓人民幣升值,目的絕不僅僅是賴賬,更主要的是打壓中國經濟增長潛力!
—— 鼓吹消費拉動。經濟拉動靠投資、消費和出口三架馬車,三者必須協調。就消費拉動而言,本身也是一柄雙刃劍,消費可以利國,也可以誤國。適度消費可以拉動經 濟,改善人民生活,因此,中國應該提倡適度消費,為經濟提供持久動力;但是,過度消費則侵蝕積累,遏制中國的投資拉動和出口拉動。特別是中國,目前還是一 個發展中國家,保持必要的投資規模,是加快發展的必要條件。並且,中國的投資大多屬於戰略性投資,具有公共消費的性質。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城市 公共交通、通訊網絡、 電網改造、國防、能源、科技、教育、新農村建設等,所有這些投資都是有利於民生、有利於中國長期發展的。中國的消費比例占GDP的比重略低是事實,但是, 中國的消費能力正在日益提高也是事實。去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就是證據,中國的汽車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也是證據,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也 可以作為證據。保持消費適度增長是對的;而過度鼓吹消費,則走向問題的反面。美國所要的,正是這個反面。通過鼓動過度消費,遏制中國的積累能力,遏制中國 的長期發展能力,是美國的真實目的所在。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 攻擊中國的GDP增長政策。保持一個比較高的GDP增長率,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須,也是擴大就業、解決民生問題的必須。而美國卻策動一些人,惡意攻擊中 國的GDP,把中國的GDP醜化為“狗的屁”,動搖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現代化建設的決心。從把GDP問題同漢奸問題捆綁在一起的動向來看,他們不是 個別人,而是一批人。它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試圖通過妖魔化中國的GDP,促使中國放棄穩定快速發展戰略,自我解除對世界的影響力之源。
(三)
對於美國的毒招,中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反擊。還是那句話:凡美國反對的,我們就贊成;凡美國贊成的,我們就反對。
美國要我們承擔超出自己國情的責任,我們決不承擔;而只承擔與自己國情相符的發展中國家的責任。
美國要我們的人民幣升值,我們決不按他們的要求升值。不論它是嚇唬還是誘惑。我們都堅持自己的貨幣政策。
美 國要摧毀性制裁伊朗,我們決不同意。即使制裁,也不能剝奪伊朗的發展權、和平利用核能權,不能破壞中伊合作關係。對摧毀性制裁,我們應該投否決票。對於滿 足中國要求微弱的制裁措施,中國應該按慣例投贊成票,以表達維護核部擴散機制的決心,防止美國借伊朗核問題拼湊反華聯盟。
美國要我們擴大消費,我們應該堅持適度消費。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係,在適當擴大一點消費的比重的同時,繼續保持較高的積累和投資率。

GDP對中國是硬實力。在保持GDP快速增長問題上,沒有任何動搖的餘地。

總之,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不動搖,堅持統籌積累和消費、經濟與國防、對外開放與對內改革、經濟建設與社會、政治、文化建設的關係,中國的硬實力就會不斷增強。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一定會破產;中國的民族復興大業一定能實現。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應對當下網路輿論戰的一項或可行的大社會工程

本帖最後由 紫玉炎華01 於 2011-2-26 10:59 編輯
雖說西方國家成功培育的臉書,推特,youtube等系列網站已經被打造成所謂的民主自由和網路開放的標準。
我國對其進行封鎖和限制也是出於弱勢的無奈,畢竟世界語言是英語,如此,我們很難把我們的觀點告知西方人民,而他們從他們的媒體中得到的資訊是不真實的。即使是我們的政府對外交流也不能展現什麼是中國——當下的,過去的,未來的。因為中國很複雜。
基於交流和宣傳力量的天然不對稱,我國的輿論控制較為嚴格,但是仍然不足以抵消西方意識形態的入侵和內外勾結對中國政府和中共合法性的污蔑——基於他們告知其人民的一個觀點——中共是專制的,所以是壞的:還基於中國人百年來自我貶低和自殘而出的大批以他國利益為其利益,以所謂民主自由為噱頭與境外勢力勾結企圖在中國恢復半殖民統治而從中獲得巨大的幾乎永遠的政治經濟利益。對於第二點輿論宣傳中共是有辦法而無能的!我相信這一點,應該是在等待時機,正如——和平時期,國家暴力機器也必須遵守所謂的某種標準以免事態發展脫離控制。但是——一旦中國國內某些問題激發擴大化或者國外勢力退去或者全球進入混亂狀態——中共則有很多可能和理由清除內部絕大部分鼓吹西式民主和私有化的人士以及小部分極左(當然,他們只是陪葬和裝點),然後面對世界輿論則是清除中國國內不和諧因素——左右都清理了,你還能說什麼呢!而且,既然世界處於上文所說非正常混亂狀態,誰會關心這個呢?如果關心過度,也好,中共更可借此機會將矛盾引向西方。最終形成內外的自主和不自主的力量淨化社會——使得民眾即使小右也能覺悟和理解大勢所趨。 當然,以上所設條件也是西方衰落才會自然發生的。所以,我們只是在等待西方世界的混亂或者崩潰,而在此之前竭力保證自己的安如泰山。
當然,對於後一點,我們目前很難辦到,而且中共也確實在轉型期,在和左的右的力量妥協中形成新的政治方向,既然如此,就不會斷然去除中國長久發展的毒瘤 ——因為中共自以為能找到利益平衡——雖然我是不信的,但是找不到平衡的結果當然不是崩潰,既然找不到,原來是以什麼為準則的,那就重拾傳統吧——大家知道的。

第二點怎麼操作不是我等能夠想像的,這項工程太大。
但是第一點確實是我們可以思考的。

西方國家一直以來忽略一點,那就是語言,我想,如果不是中共幾十年如一日扶持外語教學,可能現在的臉書,推特和youtube不會對中國有多大影響,絕大多數人不懂英語誰還會翻牆去那個謠言垃圾堆裏逛?我就不會。而我們不和外國英語國家互動,我們國內的部分人就根本得不到多少重要資訊而處於鬆散狀態。而漢語載體的資訊只有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少數地區才能和大陸無 縫對流。但是,由於,大陸人絕大多數人確實是被中共薰陶的,他們很多人懂俄語不懂英語,或者只會漢語。在英語媒體,他們是被忽視的群體,但是,漢語網路世 界中,他們是堅強的存在,而他們恰恰是社會的主流(你的父母會英語嗎?或者會日語嗎?或者會德語嗎?),所以,單單用漢語是不能沖散中共網路志願軍的言論 海洋的。所以,一旦大事發生,在全世界所有可自由訪問發言的論壇中真的中國人的聲音絕對占最大比重。這是毋庸置疑的,臺灣才多少人?香港呢?新加坡呢?海外香蕉人呢?所以,語言才是網路輿論戰的王道。

正如大家猜忌和自以為是的想法,我想中共肯定是有網路上說話的人的(我在笑,中共還是掌握所有大陸媒體的,只是不便於使用政治裏力量動用而已,而且,很多諸如南方週末類媒體確實是個發出作為迷煙的另一種聲音的舞臺,而其他不明真相媒體只是被放開的舒緩輿論壓力的地方而已),而他們應該只是自覺不自覺的作為中共網路戰略的一部分而已。應該沒有成立專門化組織——因為中共如果真的了成立了專門化組織,我想網路上的言論就不會這麼嘈雜以至於掩蓋了或許有的真實的民意,因為中共掌握的資源真不是所謂美國民 主基金會所能比的,我想應該是這樣的。中共自然有網路戰相關部門,但我想只是相關部門,只是處理重要問題的,不會參與各大論壇千年如一日的喧鬧。可能中共 輿論研究認為只需從大體上把握輿論和控制輿論即可。而我想,這是太過於相信幾十年前的政治遺產了!雖說,中國人是不會背叛歷史的崛起宿命的——在中共領導下。但是歷史是可以被精心修改編制的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事引向另一歧路的。歷史的選擇只是一種事實狀態不是未來狀態。所以,必須嚴控一切在過去的歷史模式中看到的似乎不值一提的事件和資訊。這些過去,現在和將來即將發生的事都是很微小的——比 如這次所謂之花花革命。但是,當下的歷史的美和惡恰恰在於可以被精確的放大,縮小和歪曲。以至於歷史都會錯誤判斷自己的軌跡。我們必須嚴防歷史的走向特別 是中國歷史的走向被外國輿論和國內部分人的謠言和行為左右或者影響。歷史沒偏離一點,那是不足慮的,總是偏離那就是另一部歷史了。中國曾今沒有發覺歷史的 微妙轉向而至於落後西方三百年於歷史中。我們不能再讓中國的車輪從通向崛起的“帝國"之路偏離。
所以 我們必須重視現在的歷史進程中出現的一切特異的現象。當今世界確實已然進入了網路時代。我曾說如果我們再發展十幾年,國內的問題解決了,中國以百萬,千萬 為單位的具有中國特有的政治烙印的通曉世界各國語言普通中國人將佔據世界所有國家所有角落的網路!我們先于實質的移民遍佈全世界而先於網路上實現中國人的 觀點遍佈全世界。我們將會讓全世界的被他們自己的媒體矇騙的人民從幻夢中蘇醒,進而達成我們天安門上寫的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絕妙狀態——我相信,西方人民是不傻的,只要我們給他們以更真實更合理更全面的資訊,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的——想想,如果你被告知你真的被矇騙了幾十年,你會做和感想,特別聯繫到自己國家的失敗!是的,你會氣的要把這虛假的世界砸掉。當然,我們不能輸出革命,自發的革命是很好的。
現在才說道點子上,那就是我們如何平衡西方媒體的輿論。對於這一點,我想我沒有考慮傳統媒體和部分網路媒體的需要——大家看的很明白,不用我解釋為何不用諸如QQ,人人,網易,南方以及央視這類的媒體。這些都不用,那還能用什麼呢?
想想什麼是“民意”。自然是人民的聲音和意思了!我們應當明白民意絕不是某些社論,某些新聞和某些精英人物所說,他們只是一種聲音而已。放大了的聲音而已。理解這些聲音必須看到站在傳聲筒背後的人才能對其作出評價。反正,這些不是民意。只有一個個人發出的聲音才是民意。

我們必須把一切戰略建立在每一個個體——人身上。至於在網路輿論戰中如何培育理性的民意呢?或者向西方直接傳輸民意平衡他們的妖魔化宣傳呢?

首先,竭力解決當下被詬病的問題,首先是拆遷,其次是房價,再次是社會(保)體系的完善。為什麼我不說貪污的問題呢?貪污。。。誒 說真的,最受損的是國家,不是人民個體。民意集中的地方或者容易被誘發問題的地方就是拆遷,房價了。至於社保體系的完善則是善後的選擇,你失業了嗎?沒 事,國家養你。你病了嗎?沒事,國家補助你。你想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沒事,國家給你找老師。。。。。。這可是比什麼清除貪官污吏有效地多實在的多。至於 說貪官污吏多,社會問題會很大,那是扯淡,我要是有好工作,好收入,好家庭,社會總體知禮守法。我管他貪污犯跑到哪去,那是國家做的事,我們時刻關注和支 持即可。反正這是沒了上演精神病秀得理由了。
其次,擴展外語教育,鼓勵中國人學習其他非英語外語或者第二外語。並且重點的培養部分青年。最好每種中等以上國家和重要的小國家的官方和非官方但使用者眾多的語言熟練掌握者達到10萬人以上。比如挪威,挪威人口約500萬,官方語言為挪威語,通用英語。而我們培養了10萬掌握其官方語言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薰陶下的中國人。他們必然會很關注挪威國的網路動態,特別是有關中國的網路動態。而一旦有挪威人被西方媒體及本國媒體愚弄的 有關妖魔化中國的資訊出現,我們中國人必然由於語言的無障礙而將我們的資訊點對點,面對面的傳遞給他們的民眾,而不像傳統媒體或者網路媒體以及媒介最多做 到點對面,面對點。而點對點的資訊傳遞才是最不會失真的,傳媒的作用就是傳遞資訊——被修飾了的資訊。這也正是西方社會相對發展中國家要穩定的緣故,他們 的民眾只接收到了統治者希望他們接收到的資訊,而且沒有多少第三方資訊源。我們所需做的就是將資訊的傳遞直接歸真到每個個體,而無需媒介。比如挪威,如果 我們有10萬包含律師,教授,科學家,工人,官員,學生,農民等各個行業和地域的通曉挪威語的中國人活躍在挪威的網路上與他們的人民互動。我想,挪威人被他們的媒體單方面輸入誤導資訊幾十年而成的偏見必然很快崩潰。你們說是10萬人點對點的信息量大還是媒體矯作的信息量大呢?當然是10萬 人的點對點,而且這個資訊由於更直接而更有渲染力。挪威人可以不相信你一個人,但是活躍於他們的網路和世界網路上的中國人會讓他們不得不思考一下,難道這 不是中國人的真實意見嗎?這以上是平衡西媒的負面影響。當然,這種工程絕不至於如此作用單一。既然平衡了西媒對中國輿論戰的負面影響。我們還需平衡西方人 民對自己本國的認知——貪污,法治,民主,自由,公平,平等,種族歧視,移民,和諧。。。。。這些關鍵字都是我們可以用以指責西方統治的。為什麼,我 想,只有傻子才相信西方沒有以上關鍵字所意蘊的問題的——中國在幾十年前既是如此向西方人民揭露他們的政府的——西方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們的世界級的 媒體只關注亞非拉特別關注中國的問題,所以西方人看的多是他國的水深火熱而不知自己的國家其實早已在深淵的邊緣滑行。而不至於墜入深淵就必須為自己系上保 險繩,這個保險繩就是民主和自由的空洞觀念以及編制的亞非拉獨裁軍政專制的恐怖,用恐怖主義和專制獨裁威嚇本國人民以至於讓他們認為我們的民主制度才是最 好的——無論出了什麼問題。反正,一言以蔽之,不得思考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
既然他們不讓他們的人民思考,我們就要適當的合理的善意的引導他們看到另一面。給他們最真實的中國,甚至無需避諱我們的問題,但我們必須告訴他們問題的來 源可不是西媒所說的那些,而且問題還沒到足以爆發所謂革命的程度,而且我們一直在努力的解決問題。至於此,西方人民更該支持中國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此才符 合一個善良的人的標準,告誡他們不要懷著惡意看到中國,伊朗,朝鮮, 古巴等一系列西媒優先照顧的國家。懷著惡意看世界,只能看到西媒所為他們特意呈現的,以至於墜入自大和傲慢的泥沼,如果整國都步入自大和傲慢的泥沼——其 實惡意中的我會很欣慰的——這樣的國家就會被歷史摒棄的,看不到歷史方向的國家還怎麼能符合歷史的抉擇呢?那是絕對不會的,即使歷史拋棄了中國,仍會把這 樣的無知國家也連帶拋棄的——作為我們的陪葬。但是善良的中國人不希望世界在互相猜忌和隔膜中艱難共存,我們本想告訴西方人民我們的真實,但是源於他們個 體的傲慢和整體的實質上的防火牆。關於中國的一切真實都被阻擋于阿爾皮斯山脈下。在這種意義上,西方人民是被圈養的,他們在圈養他們的圍欄或者牢籠中對這 外面的我們說:你們真可憐,你們沒有自由。是的,我們在體制上是喪失部分自由,但是我們有更大的自由,比如此時,我們沒有思想的禁錮——不單指所謂的民主 自由等狹隘的意識形態——我們不固執,不自大,不傲慢,因此我們可以思考一切,得到我們想知道而可以知道的一切——這才是最可追求的自由。而他們在圍欄裏 做著自己想做的一切,卻根本不思考到牢籠外去看看,他們在心裏就把自己鎖死了!你們說,他們還配談自由嘛?在廣義上,他們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他們的心靈不 自由。
所以,我們點對點的資訊傳遞就要做到打破他們的心理防線,把他們變為自由的人,能夠接觸更多方面的資訊,至於他們相信與否不在此論,我們不能做西媒做的事,那會使我們像西媒一樣爛的。
而 他們只要接觸到更多更複雜的曾被刻意遮罩和歪曲的資訊後,我想他們會有所思考和改變的。我們人類是善良的動物,我想,西方人民不至於接觸到了真實的中國還 想中國發生所謂的民主瘟疫吧。通過點對點的資訊交流,我們中國人會和世界人民真正的在每個個體上團結在一起,我們甚至不必為了友好而用訂單“賄賂”他們的 意識形態化的腐朽政府。他們的政府是很脆弱的,必須建立在對國民的欺詐之上,而一旦欺詐不能再繼續時,他們是很可憐的——因為迄今為止,西方所樂道和用以 攻擊中國之類的國家的關鍵字的成立與否都是建立在西方的繁榮和自己民眾的愚昧(思想上的)之上。西方的繁榮正在成為過去時,我們只需讓西方的民眾知道的多 一點即可擊潰他們一切對內對外宣傳和輿論攻擊的合法合理性。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會讓他們的一切都受到質疑,最後都可能包括他們的意識形態的基礎——基督教 被衝擊。可能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真的是被中國推動的。
由於沒有經過計算,且把10萬作為基數,似乎對挪威這樣的國家來說太多了,但是多多益善,其他擁有巨大人口的國家的民族語言也需相應的增加人數,如果有研究多少人可以平衡或者衝擊多少外國國民的資訊防線和心理防線的化那就太好了。這種社會研究是很必要的。西方在這點上已經先了一步,只是由於對中國的大環境的誤判才導致一幕幕鬧劇。就我認為,即使是10萬都能平衡和衝破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這樣的大國。就拿中國的論壇做例子,我想500左翼即可平衡中等規模一個右傾網站吧。但是由於通常網易,QQ, 天涯等站方意識形態極端專制使得我們看不到現實的例子。而在西方就不同了,既然他們標榜民主自由,他們斷然不敢做中國部分網站做的事而且栽贓給政府的—— 得罪政府就是得罪組成政府的富人。所以我們的恰當的合理的言論必然在他們的網站紮下根,我們甚至可以表明身份並和站方或者版主搞好私人關係使 得被允許的限度更大一點。我們要以善良和理性打動他們,以至於他們看到他們的媒體關於中國甚至其他國家的資訊時都要向我們諮詢和求證。這樣的互動是西媒編 制的資訊防火牆阻擋不了的,除非他們公然違抗自由理念——現在很多西方網站就在違背這一點,他們違背的越多越表明平衡西媒資訊欺詐的時代到來。他們控制網 絡和我們控制網路不是基於同一事實,所以我們的網路控制是比他們有理由的,他們則幾乎毫無理由,但他們又不得不加緊控制,否則,他們會發現到自己不堪一擊 的。
這項社會工程必須分散於各種國家綱要和部門決斷中,這項社會工程必須隱蔽。國家鼓勵提供條件給國民學習非英語外語;適當改變單一外語教育的政策;將外語教育囊括在於目標國的友好活動中——甚至可以理由他們的資金;將非英語外語教育包裝成社會自發潮流;並且吸引更多外國留學生特 別是第三世界留學生來華留學——並且時刻有意無意渲染意識形態,至少不能培養出反華的外國留學生,反華意識嚴重的直接勸退;大學裏有意的公開的培養特定部 分的學生。。。。。對於自覺不自覺參與這項工程內的人必須追蹤調查,如果意識形態極端化,就必須動用社會資源合理合情的中斷他的外語學習,最簡單的辦法就 是讓他沒時間學。對於這些人,必須大體上把我他們的意識形態,不得是違背中國發展所需要的意識形態,最低標準必須是愛國主義,民族(漢民族核心的中華民 族,少數民族專案成員更需要認知到漢族核心的事實和歷史必然)主義。所謂共產主義理念是不必作為標準的,因為中國發展的路燈就是這個,只要愛國有民族精神 就不會看不到這個路燈的,所以不必強調前方的這盞明燈。對於不在計畫內的自覺學習者,可以加以辨別吸收,嚴格控制社會工程失敗率。
對於赴國外留學生也必須跟蹤監控,防範他們被西方資訊淹沒和迷失方向,所以必須培育海外相關組織——非泛泛之華人愛國組織。其次,對於國內教育失敗的極端設置種種阻礙不准予出國訪問或學習。所以,必須完善相關法規,用司法而非行政鎖定教育失敗者,嚴防教育失敗惡果瘟疫般散佈,特別是被敵國所利用,正如89.
總 之,這項工程必須是隱蔽的,合法的,合理的,有強大資源支撐的。需為國家意志的一部分。這樣我們就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網路輿論戰能力。讓世界各國人民直 接瞭解中國人眼中中國現實,這是擊破一切謊言的最佳辦法。而且我們無需擔憂外國也會仿照此中辦法培育通曉漢語的具有其本國意識形態烙印的人員參與中國國內 網路互動——不在於防火牆,而在於這些國家根本沒有國家意志力能動員幾百萬,幾千萬人學習各種外語,而且,漢語難學,哈哈。這簡直就是天然的不平衡,不過 也正是漢語難學,所以西方人更好的愚弄自己人民。所以既然他們不來中國看真實,我們就把我們的真實用他們的語言傳遞給他們,至於相信與否自己判斷,大致不 會有太多過於愚昧和頑固的人吧。
額,這就是我所想的應對網路輿論戰的大社會工程——而且,我們學英語也真的是浪費太多國家和社會資源了,還不如多幾個“真的中國人”(TRUE CHINESE)人學習諸如日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法語等等在世界輿論戰中有聲音的語言。那些沒聲音的語言我們也要鼓勵國民學習,這樣我們可以幫助被世界輿論忽視的他們瞭解世界瞭解未來!

中國應如何應對美國的貨幣戰?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紅旗文稿刊載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的長文指出,2010年9月末,巴西財長曼特加警告,國際貨幣戰已經爆發,這可視為政府官員 第一次在國際場合正式指出國際貨幣戰的存在和狀況。目前全球的主要貨幣相對於美元幾乎都處於升值狀態中,如日元升幅已超過12%,歐元儘管剛剛擺脫主權債 務危機,卻也已經迅速升值2%。獲利者除美國外別無他國。然而,貨幣升值的國家卻不能採取任何行動,像巴西這樣稍作干預,甚至作為美國親密盟友的日本,僅 僅做做干預的姿態,都立即被IMF和所謂國際主流媒體視為干預自由經濟和自由市場調節機制。這恐怕就是引發曼特加感嘆貨幣戰已經爆發的主要原因。
  一、美國為什麼要發動推動他國貨幣升值、本國貨幣貶值的貨幣戰
  1971年,美國政府擅自單方面放棄了“雙掛鈎”責任(美元與黃金掛鈎,全球貨幣與美元掛鈎),使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崩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於1976年通過了“牙買加協議”,其核心,一是多元基準貨幣,二是浮動匯率制度。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不僅沒有降低美國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反 而合法地使美元擺脫了限制超發的國際義務,並可以利用匯率浮動的機制,限制和干預其他國家的經濟、金融甚至政治事務。
  “牙買加協議”的實施,導致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美國。1985年,美國結束了長達71年的國際淨債權國地位,成為國際淨債務國,並開啟了當代美國獨有的 經濟循環模式:經常賬戶項下的逆差由資本項下的順差彌補。從1985年至今的25年時間里,儘管經常賬戶逆差持續放大,但國際收支逆差卻都控制在GDP的 1%範圍內。也就是說,在長達25年的期限內,美國借助全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每年占用他國的資本來滿足本國的消費,且這一趨勢日漸擴大,難以逆轉。無疑, 這一模式具有明顯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一旦美元失去國際信任,或遇到其他國際貨幣的挑戰,國際資本淨流入將會減少,導致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持其對超量進口商 品的消費;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國內消費無節制膨脹,超過國際資本淨流入所能提供的支撐,則經常賬戶項下赤字將無法彌補,國際收支失衡。這兩種情況,都會導 致美國模式破產。
  本次金融危機,雖未出現上述兩種極端情況,但對美國模式產生了階段性、結構性影響。金融危機使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短時間內無法像從前一樣,將國際資 本源源不斷地送到美國民眾手中。因此,至少在中短期內,支持過度消費的金融模式面臨著調整。這就阻斷了國際資本向美國消費者的傳遞,大幅降低了消費對經濟 的拉動作用(消費對美國GDP的貢獻在70%以上),進而產生大量失業,實體經濟惡性循環。這種資金鏈條的中斷,對美國而言,雖還不至於導致美國模式破 產,但意味著美國模式的暫時中斷,意味著美國必須或修復舊有模式,或重建新的過渡模式。

  修復舊有模式,意味著美國繼續危機前的低儲蓄、高消費、高經常項目赤字、高資本項目盈餘的模式。客觀上說,這一坐享其成的模式是美國人最願意恢復的, 但微觀上有兩個障礙導致其短時間難遂其願。一是金融機構尚未完全恢復,無法提供大量的消費信貸。從事美國住房次貸的金融機構已大部分倒閉,所剩的機構需要 整體金融市場恢復後才可能重新進入,其他消費金融領域,如信用卡和汽車按揭,也因金融機構風險容忍度的下降和消費者違約率的上升而收縮信用規模。二是美國 居民的借款記錄、抵押品、就業率等消費貸款所必需的要素還未恢復,還無法滿足金融機構放貸所必備的一些要求。大部分美國民眾並不會自願放棄原有的輕松的消 費模式,只是限於外界條件的變化,不得已而過起節儉的、積累了儲蓄才能消費的“苦”日子。一旦三五年後外界條件具備,2008年前我們所看到的那種美式生 活方式必將重演。只是在這調整期,美國要找到新的過渡模式。
  脫離了金融杠杆的支撐,這個新的過渡模式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打工吃飯”,靠實實在在的工作,靠實實在在的產業發展,微觀上獲得工資收入,宏 觀上增加就業人口。而美國的生產要素價格高於全部發展中國家,高於相當部分發達國家,短期內如何提高美國的出口競爭力,如何吸引新的產業回流美國本土,調 整金融要素價格就成為最簡單、最便捷的選擇。一方面是利率政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投入了大量貨幣,導致資金市場貨幣供給遠遠過剩(由於美國實體經濟 對貨幣的真實需求有限,這部分流動性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利率被大幅壓低。另一方面是匯率政策,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推動美元貶值成為美國上下的共識。而在 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的相對價格又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可以主導,尤其對於控制著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主要評級機構、主要市場評判機構的美國而言,發動匯率戰爭 不必像“戰爭”字面上那麼血腥,似乎經濟規律和自由交易就可以自然導致美元大幅貶值、他國貨幣大幅升值。而他國如要進場干預,卻要受到指責和懲罰。
  通過壓低利率價格、匯率價格,使得美國的生產要素價格在短期內迅速優於競爭對手,從而產生競爭優勢,推動產業投資的湧入,推動出口的增長,從而創造就 業、提升居民收入,恢復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這就是美國所選擇的過渡模式。由於需要改變外部需求,在這一模式中,匯率的作用無疑要遠大於利率的作用。因 此,推動他國匯率升值,就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貨幣戰的現實一幕,甚至美國的親密盟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均未放過,更不用說東南亞、拉美這些 原本就虛與委蛇的國家了。

  但是,這一模式對於那些固定匯率的國家就顯得不適用。“牙買加協議”之後,全球進入浮動匯率時代。但在這一體系中,並非全部貨幣都浮動,按照協議,各 國可以自主選擇匯率制度。現實情況是,有實力的發達國家的核心貨幣大多選擇浮動匯率,無實力的發展中國家的外圍貨幣則多半選擇固定匯率。鑒於中國在當今世 界經濟中的分量,如果不能從中國分得一杯羹,美國的過渡模式仍無法進行。這也就導致美國在應對中國上,直接通過關稅手段、立法程序來推動中國減少對美國出 口、增加從美國的進口、減緩美資企業向中國的轉移,採用的是赤裸裸的貨幣要挾與攻擊。
 美國推動美元貶值,為什麼不擔心對國際資本流入的影響呢?對於持有大量美元債權的國家而言,為何還要不斷地購買美國債券(即使利率已接近於0)呢?這 就是當今特有的國際貨幣體系賦予美國的超級地位。“牙買加協議”之後,美元是事實上的全球本位幣,美國通過其全球最發達的資本(尤其是債券)市場、大宗商 品交易市場、健全的金融機構,控制了全球的國際貿易結算、資本融資和交易、外匯交易、衍生產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各主權國家在外匯儲備中必須保有足夠比 重的美元,才能高效應對各種經濟活動的需求。因此,在全球國際儲備貨幣中,美元占有65%以上的份額(其GDP只占全球20%左右)。即使美元貶值(但終 究有個度),只要其他邊界條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各國對儲備貨幣結構的選擇就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所以,美國人才能自豪且無所顧忌地說:“美元是我們的貨 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
 當今世界惟一能威脅美元地位的,只有歐元。而在美國2009年底開始明確推行其過渡模式以來,歐洲卻“及時”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歐元震蕩,許多本已經在考慮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國家,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此種計劃。時間上如此巧合,無怪乎引發世人許多遐想。
  二、美國的政策將加速下一輪金融危機的到來
  針對本次金融危機,全球進行了深刻反省,並推動著一系列制度的創新,諸如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三)、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IMF和世界銀行投票權改 革、銀行稅、逆周期調控等等,但所有這些都在圍繞微觀金融機構(儘管都自認為是微觀謹慎與宏觀謹慎相結合,但其本質都屬於微觀調控範疇)的約束、監管,微 觀金融風險的產生、傳遞來展開的,都假定金融主體是理性的和可以約束的,都假定監管機構是中性的和可以超然於資本力量之上的。儘管這些努力是非常有價值 的,對於緩解金融危機會有幫助,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如果國際貨幣體系不改變,貨幣創造的機理不改變,就無法約束貨幣創造,就無法約束虛擬經濟的進一步膨 脹,也就無法阻止超額金融資本的逐利衝動,也就仍然無法預防和控制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發生。

  事實上,本次對金融危機的救助行為,恰恰在加強下一輪金融危機的勢能。美國率先祭出“量化寬鬆”這一嚴重違反金融公理和常識的手段,悍然以基礎貨幣 (超能貨幣)來隨意購買“有毒資產”、企業債券、企業股權、政府債券,全然沒有任何顧忌和約束。究其原因,有為了應對危機、救急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美 國印鈔票,其後果是全球而不是美國自身來承擔。緊隨其後也予效仿的歐洲和日本,也是同等道理,因為他們的貨幣也在全球儲備貨幣中占有份額,它們的浮動匯 率、自由交易的貨幣機制,也使得他們的超量貨幣供給可以向全球範圍輸出。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無法走出國境,超量派生的貨幣都反映為本國通貨膨脹的話,政府 的決策絕不會如此輕率和不合經濟學常識。
  在美國經濟已經企穩,已經宣布渡過危機的情況下,竟然又準備重起“量化寬鬆”政策,可見美國連最後一點道德底線都已經完全放棄。如果說2008年第一 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啟動,還可解釋為救急,那麼第二輪政策的啟動,則完全是為了引導市場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完全服務於美國急於確立的過渡模式。無疑, “量化寬鬆”政策所推動的美元貶值,已經是以鄰為壑,已經挑起全球貨幣戰爭,而“量化寬鬆”政策本身所產生的基礎貨幣的超額投放,又必然加速全球貨幣供 給,增加下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勢能。
  為何原本是救助危機的手段,竟然成了助長危機的推手?這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使然。而鑒於美國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占比,以及金融產業在美國經濟中的占比(20%以上),當下一輪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也注定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更大、更慘烈的衝擊。

  三、本輪美國貨幣戰的本質特征
  本輪美國挑起的貨幣戰的本質特征,其核心有四個方面。
  第一,確立美國的過渡模式。由於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消費金融模式,美國的過渡模式只能是通過增加出口,增加實體產業投資,從而增加就業機會,增加民眾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奧巴馬新政”闡述的要在五年內實現出口翻一番的目標,就是其內涵的最好詮釋。

  第二,調整金融要素價格。只有通過調整金融要素價格(主要是匯率和利率),才能使生產要素價格迅速改變,實現過渡模式目標。而對當前的美國來說,在金 融要素價格中,匯率的作用遠大於利率,利率政策的運用正是為了呼應匯率政策,較低的資金利率更容易推動匯率貶值。重起“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推 低利率、形成匯率貶值預期,配合美元貶值策略。

  第三,匯率戰爭針對全球。在浮動匯率體系中,只針對一、兩個貨幣貶值,則會因為匯率交叉換算而最終削弱貶值效果。因此,美元只有對全球主要貨幣,至少 是美國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的貨幣進行貶值,才能達到美國的初衷。美國出口目的地國家排序中,主要的五個國家是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國、英國,在6到 10名中,屬於歐元區的有德國和法國,因此這些國家所屬的貨幣會成為美元貶值的重點對象。這其中對人民幣貶值注定會特殊對待。一是因為歐、日等發達國家同 是本次金融危機的重創者,本國消費需求已經減弱,即使通過匯率手段調節,短期內也不會產生對美國進口的過大需求。而中國在本輪危機中一枝獨秀,且進口量持 續攀升,只有增加對中國的出口,才能盡快解決問題。二是因為中國實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不易為美國通過經濟手段所操縱,需要通過政治手段來脅迫。
  第四,美元貶值是一種中短期行為。美元貶值只是服務於過渡模式的確立,不會持久。美國最終會回到危機前的舊有模式上去,即一方面通過對國際貨幣體系的 掌控,使得國際資本源源不斷流向美國;另一方面通過消費金融模式,將國際資本轉化為本國居民的消費性支出,購買全球商品進行消費。而美元如果持續貶值,則 這一舊有模式將不可持續。一是因為美元貶值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攀升,導致貿易項下逆差過大,一旦超出資本項下的順差(國際資本流入額)所能支撐的範圍,此 模式將破產。二是因為美元持續貶值,會使得全球降低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中的占比,降低在金融交易中的占比,降低美元的國際地位,從而導致流入美 國的國際資本減少,此模式也將破產。因此,一旦美國舊有模式所要求的條件恢復,美元貶值行為將中止。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國際金融市場企穩,又可以為消費 金融機構融資(當然會伴隨著新的金融行為創新),二是美國居民的借貸條件改善,基本能配合金融機構的要求。
  四、中國的應對之策
  現在美國已經亮出底牌,並開始實施,對中國而言,只有積極應對,別無他法。應對之策必然是對照其本質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回擊。
  第一,運用好“拖”字訣。由於本輪美國貨幣戰的目的是建立其過渡模式,並會逐步恢復到舊有模式上去,因此具有鮮明的時效性,以其舊有模式恢復所要求的 兩個條件來看,時間不會太久。當前運用好“拖”字訣最為重要。具體落實到匯率政策上,一是應該堅持我們的主動、漸進、可控的匯改方針;二是不急於對匯率制 度和外匯管理政策作大的結構性的調整,不能一次性大幅升值,更不能承諾放棄對匯率和外匯流動的管制。在美國沒有調整到位前,國際間各種經濟、金融、政治的 關係都是不穩定的,都應在互動中微調,而不是單方面結構性改變。

  第二,運用好“合”字訣。本輪美國的貨幣戰針對全球,尤其涉及其親密盟友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相應地留給中國的回旋餘地就比較大。當前在貨幣合作 上,我們有三個方面可以主動把握。一是強化與歐元區的合作,支持歐元。當前歐元區震蕩的背後有著太多美國的身影(評級機構、投資銀行、學術機構、IMF 等),因此,歐盟無法就穩定歐元與美國展開實質性的合作。這也恰恰為我們留出了合作空間。二是強化與日本的合作,探討“亞元”。日元始終沒有完成國際化的 戰略,雖早已經自由流通和兌換,卻始終無法成為國際貿易結算、金融交易和外匯儲備的主要計價貨幣,仍只是美元區的一個附庸。日本曾對“亞元”做過很多研 究,並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提出過建立亞洲貨幣基金(AMF)的建議,但因美國強烈反對無疾而終。亞洲,尤其是東盟10+3範圍內,形成一個獨立的 貨幣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三是強化與俄羅斯的合作。俄羅斯代表石油國家,但其獨立性較強,而且對中亞石油走廊國家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強化與俄羅斯的金 融合作,可削弱美元在石油交易上的壟斷地位,減小美元對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第三,運用好“推”字訣。所謂“推”字訣,即指加快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我們應把握好節奏,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納入應對貨幣戰的總體部署中來。進一步 推動與東盟國家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尤其在國家間(而不僅是商業銀行間)的購售匯和清算體系建設上加大力度,將人民幣購售匯和清算在國家層面制度化、體系 化。在香港市場推動人民幣國債的發行,使世界各國能夠主動調整外匯儲備結構。

  第四,運用好“打”字訣。我國奉行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基本外交策略仍應堅持,但鑒於美國已經悍然拉開了貨幣戰的序幕,我們在以下方面應對美國的貨幣戰是有可能的。
一是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我們要堅決反對美國政府用我們的外匯儲備去填補其財政赤字、維 持其政府運轉,卻又通過其政府運轉來阻擊我人民幣的做法。我們可以減少購買美國國債,所剩餘的外匯儲備,一方面可作支持歐元區的配置,支持歐盟,平衡美 國;另一方面可加大對外向型大型企業的注資,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

  二是用好貿易制裁措施。增加商品出口,減少貿易赤字,進而提高國內就業率,是奧巴馬經濟政策的核心。美國未來五年要增加出口,離開中國的進口支持幾乎 是不可能的。而且美國出口結構中多半是工業產成品,除個別高科技產品外,德國、日本對其具有明顯的替代性。因此,中美之間心態相似,都不敢輕易丟掉對方市 場。如果美國運用匯率懲罰關稅,必然大大破壞世界貿易環境,也使美國處於道德的窪地,中國應堅決地運用貿易制裁的武器。

  三是必要時可採取一定的金融限制措施。華爾街是美國的心臟。中國是華爾街復甦的希望所在。華爾街金融資本與美國政府的觀點並不一致。在壓制人民幣升值 問題上,華爾街金融資本並不完全贊同。因為此舉會迫使美元貶值,影響美元的國際地位,長期來看,會影響華爾街的影響力和經濟利益。因此,華爾街更傾向於以 人民幣升值為手段,壓制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對此,我們應利用這一分歧,採取區別對待的辦法。同時,向歐洲、日本進一步開放,形成比較差異。
  第五,運用好“防”字訣。儘管我們在面對美國的貨幣戰時危中有機,但客觀環境要求我們務必謹慎對待,按最壞打算,做好防守工作。
  一是保持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防止出現大的動蕩。如在通貨膨脹控制、就業問題、股市變化等方面,要高度關注,防止美國貨幣戰對整個社會帶來較大衝擊。
  二是繼續擴大內需占比,強化相關制度性建設。財政政策要繼續在帶動農村消費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家電下鄉、農村新型醫療合作保險、廉租房建設等領域 應進一步強力推進,緩解農村消費的後顧之憂。同時,要加強城鎮消費金融體系的建設。圍繞汽車按揭、信用卡、教育貸款、旅遊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微 型企業貸款等領域,持續引導和推動,並為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創造較好的政策和經營環境,勢必能將城鎮居民的消費潛能有效地釋放出來。
  三是主動調整國際金融資產結構,減少可預見的損失。未來兩年,美元將處於低利率和貶值周期,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必將形成一定的相對損失,對於如何配置好我國的外匯儲備,應提前做好應對。此問題處理不好,最終也會演化為社會問題。
  五、在國際間引領輿論焦點
  本輪金融危機是最典型的因為貨幣超發、虛擬經濟自我創造、自我創新所導致的連鎖金融反應。而全球範圍內貨幣供給過剩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 有三個明顯缺陷。一是放棄了金匯兌本位制,全球進入完全紙幣時代。原本作為全球貨幣發行之“錨”的黃金被放棄,但新的貨幣發行原則並沒有確立,各國各自制 訂貨幣發行原則,規則不一。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超發的貨幣又相互影響,共同推高全球貨幣供給;二是本意要建立多元本位幣,但沒有相應制度安排,使 得美元憑借其獨特地位,成為事實上的惟一本位幣。而美國享受本位幣的利益(全球資本流入美國),卻不履行本位幣的責任(控制美元貨幣發行量),美元的超發 構成全球貨幣泛濫的又一動因;三是浮動匯率制替代了固定匯率制,全球貨幣間比價不穩,既循環推動貨幣創造(如外匯儲備和匯率干預),又製造和加劇金融動 蕩,大大增加全球貿易和金融往來的成本。

  全球在穩定金融秩序、防範系統性風險方面已經失去方向和目標,非常需要一種成體系的建議來凝聚各國的智慧,找到突破點。穩定國際貨幣金融秩序、防範系 統性風險,有賴於全球範圍內控制貨幣發行量,而全球貨幣創造機制的控制,又有賴於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修正,在現有基礎上,逐步重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我國 應針對這一焦點問題,向國際社會提出以下倡議。
  1. 以制度形式確立多元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多元本位制。可按照各國在國際貿易往來中的占比,確立三到四種貨幣為國際儲備貨幣,按重要程度排序應該是美元、歐 元、人民幣(必要時可包括日元)。世界各國按照實際的進出口交易方占比來確立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以此減少美元在儲備貨幣中的占比,從而減少美元超發對全 球的影響。
  2. 核心儲備貨幣之間採用固定匯率制。美元、歐元、人民幣(以及日元)之間採用相對固定的匯率機制,一定期限內、在一定幅度內匯率相對固定,必要時可階段性地 予以調整。外圍貨幣與核心儲備貨幣之間可自主選擇匯率制度,固定或浮動皆可。核心儲備貨幣國占全球貿易往來的絕大部分份額,與當前美國只占全球貿易往來的 20%的情形大不相同。核心儲備貨幣之間匯率相對固定,會使得全球的匯率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3. 確立各主權國家共同參照的貨幣發行原則。當前大部分發達國家貨幣發行的原則是盯住通貨膨脹率,以就業率或國際收支狀況來修正。我國是同時參照四個指標,即 通脹率(CPI)、經濟增長率(GDP)、就業率、國際收支狀況。其他發展中國家還包括其他重點關注的指標。但總體上,能夠歸納出全球相通的和規律性的指 標和指標運用的基本原則。制定共同的貨幣發行原則有點類似於制定碳減排規則,各國願望一致,但又各有國情,只有求同存異、逐步引導,才能最終找到共同認可 的參照區間。在這方面,我國可以發起“北京議定書”,先提出一個標準,邀請各國來討論,逐步取得全球的共識。

  4. 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應退出。此條倡議並非國際貨幣新體系的內容,但由於“量化寬鬆”政策直接導致貨幣的毫無控制、放棄最基本的金融常識的超發,這就使 得國際貨幣新體系的建立毫無意義。不可否認,在金融危機來臨時,“量化寬鬆”政策儘管有爭議,畢竟還有穩定市場信心、緩解流動性壓力等積極意義,但當經濟 企穩以後仍繼續實施,並且是針對全球本位幣――美元繼續實施,就有百害而無一利。尤其美國已無需將其作為應對危機的手段,而只是作為推低利率和匯率的工 具,就更難以容忍。如果各國紛紛效仿,必然導致國際金融秩序混亂,下一輪金融危機提前爆發。因此,此條倡議是推行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建設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激化與俄中韓島嶼主權之爭 日本的算盤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東方網中俄關係史研究會副會長王海運的文章指出,日本企圖借島嶼爭端改寫歷史,摘掉侵略國的帽子。這就是日本同時激化與俄羅斯、中國、韓國島嶼主權之爭的深層次原因。

  自去年11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登上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視察以來,俄日兩國圍繞南千島群島主權問題的爭吵愈演愈烈。

  日本當然把責任推給俄羅斯,說是俄羅斯故意所為,意在強化對四島的控制。表面看,爭吵的確是由俄總統登島引發的。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北方四島是日本 的固有領土”,“被俄羅斯非法占領”,俄羅斯高官接連登島是在“羞辱日本”。俄羅斯人還邀請與日本存在島嶼爭端的中韓兩國參與四島開發,甚至揚言要在島上 部署先進武器裝備,似乎有意與日本過不去。照此說來,日本人對俄羅斯的“挑釁”做出強烈反應,似乎均在情理之中。

  然而,細究起來卻並非如此。按照俄羅斯人的說法,政府官員到本國領土上視察,謀劃島嶼開發大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造福當地百姓,日本人有什麼道理吵 吵鬧鬧?又是遊行示威,甚至焚毀俄羅斯國旗,又是外相、官房長官“空中瞭望”,首相菅直人甚至不顧外交禮儀,直接攻擊俄羅斯總統“行徑粗暴”。俄羅斯作為 一個十分看重國家尊嚴的世界大國,當然不能不做出強硬回應。更何況這些島嶼對俄羅斯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和軍事戰略價值。既然是自己的領土,那就必須開 發利用,總不能因為日本人不滿意而令其長期發展停滯。

  如此看來,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島嶼究竟應當歸誰所有。關於主權歸屬問題,俄日各執一詞,爭論已久。雙方都在引述歷史,強化主權屬己的立場。然而歷史只有 一種是真實的,容不得虛構和篡改。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是:俄日兩國都有最先發現的記載,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俄日間簽訂的條約的確曾經將四島劃歸日本。但 是在1945年同盟國簽訂的“雅爾塔協定”中美英明確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的全部主權”。對“雅爾塔協定”,日本在由天皇簽署的 投降書中也曾毫無保留地予以接受。蘇聯即是依照“雅爾塔協定”宣布擁有四島主權的。隨後在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中,再次明確規定“日本放棄對千 島群島和庫頁島的所有權利與請求權”。

  必須明確,取得戰爭勝利的被侵略國強迫侵略國交出其非法侵占的他國領土(例如中國的釣魚島),甚或剝奪其部分固有領土,都是無可指責的;對日本的懲罰 是二戰中被侵略國對侵略國、戰勝國對戰敗國行使的正當權力,具有無可置疑的國際法效力。這就是歷史,是二次世界大戰所形成的國際法結論,簽約各方必須嚴格 遵守,國際社會也只能據此厘清四島爭端的是非曲直。從這個意義上講,蘇聯占領南千島群島是有國際法理依據的,日本沒有任何理由對這些島嶼提出主權索求,更 沒有理由對俄羅斯官員登島做出激烈反應。

  這裡自然引出一個重大而嚴肅的問題——如何正確對待二戰的歷史結論。二戰中,日本作為侵略國對亞洲人民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然而,日本相當部分政治 勢力,至今仍然不肯痛痛快快地承認本國歷史上的侵略罪行。今天,日本看到美國“重返東亞”,需要日本作為幫手參與對中國的圍堵和對俄羅斯的遏制,以為時機 難逢,於是傍定美國,企圖借島嶼爭端改寫歷史,摘掉侵略國的帽子。這就是日本同時激化與俄羅斯、中國、韓國島嶼主權之爭的深層次原因。

  對此,亞洲國家、俄羅斯,還有作為二戰同盟國、“雅爾塔協定”當事國的美國,都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日本人民和誠實看待二戰歷史的日本政治家也必須清 醒地認識到,日本要想成為“正常國家”、“政治大國”,最好學習德國政府對待其法西斯侵略史的做法,徹底承認歷史罪行,以實際行動痛改前非。果能如此,日 本一定可以成為受到亞洲國家歡迎的“政治大國”,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訴求才有希望實現。這是日本唯一正確的選擇,期待日本早點醒悟。

  至於日本希望收回“固有領土北方四島”,辦法也只有一條,那就是爭取俄羅斯人民的寬恕,說服俄羅斯上上下下出於人道主義和睦鄰友好的考慮,主動讓出部 分島嶼,日本則必須以德報德,給俄羅斯人民以必要的回報。靠一味強硬、大吵大鬧,或者借助外力施壓,通通都無濟於事,相反只會自討沒趣。

華為收購遭美賴賬:自由經濟童話現形

新華網北京2月21日電,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負責人21日就華為公司收購美國3Leaf公司技術資產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建議撤銷交易一事發表談話,稱此次購買美國三葉公司的技術資產,是華為公司依據市場經濟規則、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的正常商業活動,中方對該案結果表示遺憾。 日前,華為公司迫于美方壓力,主動撤銷了向CFIUS提交的收購三葉公司(3Leaf)技術資產的申請。
     
   很顯然,華為公司的人太相信了自由市場經濟了,那從頭到尾就是西方編造的童話,是忽悠之上加了調料的。其實,自由市場經濟從資本主義誕生後就一直表現為:單向。只許西方的經濟侵略、掠奪,不許他國反過來對西方進行經濟購買。豈止經濟!政治上只許西方演變和顏色他國,其他國家要是也搞這套就是“反自由”的,軍事上只許西方侵略別國,反過來誰要是反抗就是“恐怖主義”,世界上究竟有多少被西方定性為恐怖主義的實際上是根本被污蔑的,那需要時間,歷史會給出標準答案的。
    
   商業購買只是西方壟斷的一種方式,他摧毀的是別國的民族工業
    
   中國有許多響噹噹的民族工業,因為輕信和“開通”,最後都沒有了,都成了歷史記錄了。比如天府可樂,自從被收購後大家再也見不到了,見到的是美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西方收購一個弄黃你一個,這種表面的“商業競爭”,其實就是壟斷的一種表現形式,從資本主義來到人世間,這種壟斷就充滿了人間。不僅僅是天府可樂,消失的品牌還有很多,例如活力28、例如美加淨。在中國這樣的事情之所以沒有傷筋動骨,是因為中國的公有制主體還在,這點是西方最感到不舒服的了,因為他們的壟斷戰略無法徹底實施乾淨,如果中國的石油工業成為私有行業,就憑中國那些暴發戶,那些個喜歡不走辛勞之路就幻想一夜躋身世界富豪貴族的人就足以讓中國的一切一點點成為西方“控股”。
    
   反觀世界各國,特別是採取了西方民主的國家,他們的幾個要素是:多黨輪換、輿論“自由”、聽西方擺佈。所以發展中國家永遠在“發展中”,時不時還要反復,動不動還要鬧鬧亂子,反正死的不是西方的,所以他們的貧窮和國內問題,西方可以輕描淡寫的解釋為:民主不足、愚蠢、市場不透明云云。比如尼日利亞是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石油國家了,然而這個國家卻沒有自己的石油公司,所有的石油開採均由西方“負責”,對尼日利亞來說:自己天生就是當打工仔的料。誰天生是當奴才的料?除非天生就被“當奴才”。西方合作一個國家的結果是,那個國家的自主能力就沒有了,因為越是發展中國家,越是窮國,走資本主義,走資本控股和經濟自由,其結果是控股是人家的,所以要大股東說了算,政治上能做到貌似自己做主,但企業全在西方手中,人家做主,你好好玩你的“民主”,而且還不能玩過了界限了,必須在西方規定的範圍內。
    
   童話還在繼續,但童話正在破滅,因為世界需要長大
    
   由於中國等許多經濟增加國家的因素,世界大多數國家和西方少數國家之間的矛盾開始出現了。這種矛盾開始影響到童話的繼續流通。
    
   第一、資源分享還是三六九等的矛盾。西方給世界定價,凡是世界的資源,西方都能定價極低,這樣好滿足西方的“最低成本和成批採購”,然後在資源的基礎上製造出了新鮮玩意,比如把隨處可見的沙子變成了玻璃球,就能反過來購買美洲,當然那是過去。現在也是一樣,利用低價資源造出“高價”產品,反過來賣給資源供給國,這樣的例子簡直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了。而隨著世界各國的發展需要,資源利用上就顯出了矛盾,這種矛盾顯示的同時也顯示了西方的霸道和無恥,這種霸道已經開始消蝕西方以前扮演的救世主的偽君子形象了,他們的猙獰正在凸顯了。
    
   今天的世界有點亂,漲價成了常規案例,西方這些富得流油的國家還能暫時維持一段低價消費,因為世界上他們還能控制許多,但隨著世界經濟需要的發展,西方再打算享受低價就做不到了,現在已經開始了這種趨勢了。如今世界物價的翻江倒海也體現了世界資源格局正在劇烈變化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他們正在真的“鎮痛”,這種鎮痛有擺脫西方控制的原因,也有失去“領導”無法統一定價的原因。
    
   第二、世界的發展是源于萌芽的,中國就是萌芽之一。
    
   沒有幾個帶頭的,世界還是在混沌中,還會在西方給你營造的童話環境中繼續掙扎,西方卻在旁邊假仁假義的指手畫腳和偷著樂。全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但西方政客卻無限的,西方可以讓他們的國民失業,但從來不會讓他們政客和軍隊減少和弱化,因為他們正是為了控制世界而存在世界上的,狼就是要靠吃羊來生存的。中國如果沒有共產黨的帶領,就還會在蔣介石的反動統治下,1949年的時候稅收已經收到了2023年,那麼如果繼續下去,稅收或許會提前進入3000年。現在,中國的崛起就是一個帶頭作用,世界人民發現:原來自己是可發展的,而不是天生就是西方眼中的“賤種”。不止中國,現在具有發展動力的點很多,只不過中國比較突出罷了。中國是利用西方的制度和西方鬥爭,這種讓西方吃啞巴虧的方式還在進行中。
    
   中國在利用西方制定的遊戲規則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第一、中國應該清楚,如果沒有公有制,中國將早就什麼都不是了。自由化植物油的結果是,中國東北糧油被西方控股,這直接關係到了國家安全,而有人卻視而不見?還在相信自由市場?暫時的甜頭西方會給你的,但隨後他們一旦掌握的完全控制權,中國將付出自己的一切來養活西方。
    
   第二、某些已經具有漢奸萌芽的所謂“專家”提議簡直就是賣國。比如有人說中國應該放棄土地搞工業,他們就是不願意好好想想:你真的只剩下去世界買糧吃的時候,你能買到糧食嗎?人家會瞬間掐死你的。當年中國沒有橡膠,要不是周恩來總理從緬甸要來幾個種子,今天的中國可能還在輪胎的世界禁運中,忘記歷史等於背叛,而忘記毛主席的:自給自足、自力更生,就是徹頭徹尾的反革命。
    
   第三、幻想國企走私有入股的方式,是絕對不可行的。中國如果放開了這個口子,中國的國企會一點點的被蠶食,就像洩露的煤氣一樣,讓你不知不覺中死無葬身之地。中國之所以現在沒有被西方控制,因為農業自主,因為國企還在,如果農民失去土地、工業被西方控股,這樣的國家要不得了,你不打算讓他分離都不行了。西方之所以害怕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害怕自由市場競爭,因為那是他們制定的規則,西方害怕的是中國的公有制,害怕的是中國舉國的集中力量!所以西方十分希望中國走西方民主,走沒有團結之路,最終走向分裂。西方讓別國分裂而讓自己更加強大的做法,在李連傑的電影《救世主》中有了很清晰的描寫,殺光其他宇宙的自己,能量就會集中一部分過來。任何電影都來源於生活,一點都不假。
    
   華為收購的失敗,不是商業競爭範疇,而是西方的賴皮,是西方防止真的市場經濟到來,對西方來說:自由市場是針對自己進入別國市場的,而不是讓別國反過來打入自己市場的,反過來打入的時候,西方說那是——經濟壟斷、惡意競爭,這些年中國的企業被美國“反壟斷”了不知道多少,其實就是貿易壁壘,西方以前不怕貿易壁壘,是因為以前沒有人能進入西方,現在西方的貿易壁壘將漸漸成為西方的主流了。。。
    
   認清核心,不要輕信他人,現在需要的是在利用西方規則的時候,要想辦法帶領世界重建世界經濟秩序,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改變世界不公平的經濟秩序,而這也不是經濟一個人的事情,是政治、軍事的很多人聯合起來的綜合實力。那麼中國就要能有政治影響世界和軍事抗衡的能力了。。。。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中東革命打亂全球化節奏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此間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中東革命作為最近20年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一定會帶來一個時期的混亂,這個混亂期會削弱一些國家,同時會加強一些國家的競爭力。

  中東革命有可能徹底打亂世界發展的節奏,深刻改變半個多世紀積累下來的世界利益格局。它帶來的後果無論是不是紅利,都不會在世界上平均分配。中國如何把各種風險轉化成機會,對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崛起的衝刺至關重要。

  全球化時代的國家競爭,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要殘酷得多。失去一次發展的機會,有可能很長時間都找不回來。各國的角色在全球競爭中逐漸形成,原來通過國內發展或區域調整可以實現的國家定位變化,現在需要全球的“重新認定”,要想短時間實現幾乎不可能。

  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前蘇聯幸運地早了幾年,而且走得穩,中國因此成了上一輪世界變化收益最多的國家,並被普遍認為是迄今全球化的“最大贏家”。儘管西方對中國有很多微詞,但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進步的綜合得分最高,中國尤其鞏固了進一步崛起的戰略態勢。


  中東革命作為最近20年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一定會帶來一個時期的混亂,這個混亂期會削弱一些國家,同時會加強一些國家的競爭力。

  其實中東亂起來的阿拉伯國家,就是上一輪世界格局變化的落伍者,也沒有跟上全球化的大勢。蘇聯解體導致阿拉伯世界在與以色列對抗中處於劣勢,這些國家長期在美國的新中東戰略安排中兜圈子,無暇認真尋找發展本國民生的道路。

  中東革命的影響必將在全球化時代被放大,而很多國家未必有能力迅速看透並消化這些影響。比如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有可能在中東抬頭,它對外部大國的風險有多大呢?此外中東將會用相當長的時間處理本地區新生的民主,外界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與之互動呢?

  蘇聯及東歐上一輪變化的最重要啟示是,全球化的世界不會給各國理順自己的政治議程留太多時間,“休克療法”或是西方對蘇東設下的騙局,或是東西方的理論家們當時都糊塗了。


  世界越亂,各國越要抓緊時間“搶”未來的位置。增強國家的實力要與順應局勢的政治調整同步進行,世界的未來屬於那些有能力把發展和改革合成一個複雜動作,並從容完成它的民族。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發展態勢最好的國家,已是世界的關注和議論中心。但鑒於中國已經走到人類各種經驗相對靠前的位置,各種針對中國的說法都含有很大的推測成分。中國在中東革命面前該做些什麼,外界的說法沒有一種是百分之百可靠的。

  中國必須堅定地依靠自我實踐,做自己能把握住方向和節奏的事。這樣我們即使有一點偏差,也會有自我糾錯的機會。對13億人口的現代中國來說,找准基本 的方向感,確保調控方向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最要避免的是一旦做錯了,調整權不在我們自己手裡,或者社會無力就糾錯達成共識。

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基督教犯下的歷史罪行

由1096年至1291年間,十字軍東侵先後共8次,表面上是為宗教而戰,實際上是一場由羅馬教皇、西歐封建領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地區發動侵略戰爭。 第一次於1097年春在君士坦丁堡集近四萬人,經小亞細亞向耶路撒冷進攻。十字軍沿途搶奪、殺人放火,所到之處雞犬不留。於1099年7月15日攻陷耶路 撒冷,屠殺七萬餘人,血洗全城。第二次東侵由教皇尤金三世(Eugenius Ⅲ)集合7萬騎士向東進軍,因德、法之間的矛盾,拜占庭帝國不支持和指揮失當,沿途損失慘重,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第三次由德、法、英三國組成,但德皇在進 攻拜占庭時陣亡、而法王因國內政治糾 紛率部回國,英王在頑強抵抗下未能攻陷耶路撒冷,結束這次東侵。第四次東侵主要是攻擊國力衰弱的拜占庭帝國,1202 年,法、德、意十字軍由海路於威尼斯出發,於1204年4月攻陷君士坦丁堡,焚城掠奪達一星期之久,把能搶的搶走,搶不走的燒光,甚至挖掘墳墓,劫殉葬 品,所有文物、藝術品、文獻圖書損失殆盡。經歷四次組軍後,普遍人民對十字軍的神聖性懷疑,教會只有鼓吹兒童參戰,于1212年集合兩支年齡約十二歲的兒 童十字軍,二至三萬德國兒童往熱那亞途中因缺乏組織,無補給而潰散。沿途大部份死於饑餓、疾病,最後到達的因無人照顧,生活悲慘。最後一部份奔回故鄉,一部份流落義大利。另一支法國兒 童十字軍的二萬人,到達馬賽港後被騙上七艘船,兩艘在地中海遇風暴沉沒,另五艘到亞歷山大裏亞後,全被賣作童奴。其後教皇英諾森三世於1215年組織第五 次東侵,但在進軍開羅途中遇到埃及人強列抵抗,於1221年與埃及簽訂和約而結束第五次東侵。1228年德皇組織第六次十字軍,因教皇出兵攻佔德皇在意大 利南部的領土,德皇因此回師歐洲而 結束。第七次是於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率兵進攻埃及,但於1250年兵敗被俘,後得用重金贖回,第七次十字軍東侵以失敗告終。第八次東侵是路易九世為報 兵敗之仇,於1270年發動,因無人回應,獨自領兵進攻突尼斯,但全軍染上疫症,大量死亡,路易九世也死於疫病,殘部回國。此後,教皇多次號召組織十字 軍,都未能實現,至此,十字軍東侵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2.教會對「異端」的鎮壓
                    
                      2.1阿爾比派(卡塔爾派)(Cathar)這一派信徒譴責世俗,自稱是純潔的。本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教 派,他們反對神職人員稱為“完人“,反對神職人員擁有財產,與當時羅馬教會的神職人員的行為有強列衝突,但深得反對腐敗的基層人民支持。1179年教皇亞 曆山大三世宣佈阿爾比派為異端,動員西歐各國對異端的暴力鎮壓。阿爾比派在法國南部圖盧茲郡受到貴族的同情,反對羅馬教庭。1208年,教皇特使在圖盧茲 伯爵府中被殺,引發教皇討伐阿爾比派,並宣佈凡參加討伐異端的十字軍都不受國家法 律約束,他們過去及將來所犯的罪都得到教會赦免,所欠的債不用付息。法國北部貴族垂涎南部的財富,紛紛加入。于1213年,阿爾比派遭到決定性的戰敗,十 字軍大肆屠殺劫掠法國南部。在他們攻入比塞埃城時,感到無法區別誰是異端份子,隨軍的教皇特使便指示說:「只管把他們統統殺光,讓上帝去分辨誰是他的子 民。」這次暴力鎮壓經歷20年(1209-1229),許多富庶的城市化為廢墟,田園荒廢,經濟破壞,阿爾比派及法國南部的貴族勢力都被摧毀。
                    
                      2.2韋爾多派。韋爾多(Pierre Valdes)本是里昂商人,效法基督過清貧生活,變賣家產,周濟窮人。不久,贏得一班支持者,形成韋爾多派。他們只是主張赤貧,人人有權傳教,反對教會 神職人員腐化,散播於法國南部及義大利北部,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籠絡他們,曾准許他們活動。1179年,遭到教皇的譴責、並禁止他們自由傳教。1184 年,在伐羅那宗教會議上,教皇盧修斯三世(Lucius Ⅲ)宣佈罰絕韋
                    
                      爾多派,並迫使韋爾多派與羅馬教會決裂,韋爾多派轉為地下活動。其後韋爾多派發生意見分歧而分成兩派,而教 皇英諾森三世於1208年進一步分化韋爾多派,組織“公教窮人團“進行韋爾多派式的活動,使一些溫和的韋爾多派歸附羅馬。最後於16世記匯入宗教改革活 動,成為新教徒。
                    
                      2.3宗教裁判所
                    
                    
                    
                    異端被處火刑
                    
                      1220年,教皇洪諾留三世認為地方主教鎮壓異端不力,通令建立直屬教皇的“宗教裁判所“或“宗教法庭“。 宗教裁判所一般設在修道院內,審訊秘密進行。宗教裁判所所制訂的審訊條例:有兩人作證,控告便能成立。證人如果撤回證詞,就按異端同謀犯處理,被告如不認 罪,可用刑。被告不僅自己認罪,還須檢舉同案犯和異端嫌疑犯。為異端辯護者應受罰絕。被告認罪之後,如果翻案,按異端處理。被判為異端者,沒收其全部財 產。宗教裁判所前後共經歷約500年, 15世紀以後,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最為殘暴,僅1483年至1820年,判處的異端份子達38萬多人,被火刑處死的達10萬餘人。而僅僅在1480- 1488年間,被火刑處死的達8800人,受懲處者有96494人。
                    
                    3.參與非洲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
                    
                      羅馬天主教會在各地傳播主要是通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傳教士進行。探險家船隊為傳教士提供必需物品及保護,而 教會卻提供特權給予協助傳教的國家。早在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就授權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征服和統治異教徒。並且宣稱異教徒是神“賞給信徒的產業“。 1454年教皇批准葡萄牙壟斷非洲的奴隸貿易。1458年天主教傳入岡比亞,1491年天主教傳入剛果,葡萄牙人16世紀在西非海岸實行殖民統治和傳教, 使剛果成為葡萄牙的附庸和奴隸販子的據點。傳教士為擄掠來的黑奴施洗,然後一批批地押上船,他們便可獲取洗禮費。
                    
                    4.傳教活動殘殺異教徒
                    
                    
                    
                    無數異教徒和巫婆被燒死
                    
                      傳教活動在拉丁美洲是以野蠻屠殺式進行,而主要是西班牙政府及 傳教士參與。1526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下令,每支船隊必須攜帶傳教士同行,否則不准離港。根據傳教士拉斯•卡薩斯(Bartolome Las de Casas)記載,西班牙征服者每征服一個地方便宣佈一道命令,用最殘酷的死刑和武力脅迫當地土著皈依基督教,並接受西班牙國王的統治,拒不服從者,立刻 被屠殺。安的列斯島原有三百萬印第安人,1514年減至14000人,最後只剩下200人。1536年西班牙人抵達新格拉那達,傳教士更欺騙當地居民說, 西班牙人是“公正的太陽之子“,將向他們宣傳道理。於是居民同意在太陽神廟內樹起十字架。由於印第安人入教是被迫的,他們依然秘密崇拜自己的圖騰及神像,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當地居民,1602年耶穌會會長提出建立印第安人宗教歸化區,把逃往森林深處的印第安人進行思想改造。從1610年起,耶穌會在巴拉圭建 立這種分開殖民征服者及當地居民的村莊,有十五萬印第安人分別住在卅個歸化區內,由傳教士負責管理。印第安人只能聽從傳教士命令及從事沉重的種植及採礦活 動,事實上,他們只是傳教士的奴隸。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阿茲特克人的家鄉墨西哥。他們欺騙阿茲特克國王說:「西班牙人的到來完全是為了傳播基 督教的光明。」不久便囚禁了國王,並假借他的名進行統治,殘酷地屠殺反抗的墨西哥人。1524年教皇和西班牙國王聯合派出十幾名傳教士到墨西哥傳教,他們 為酋長之子及印第安人洗禮。根據方濟各會報告:1536年受洗者有500萬,到1540年受洗者巳超過900萬。17世紀,西班牙和法國(天主教)及英國和荷蘭(基督教)爭生恐後地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當然,對土著居民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把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斥之為迷信這些統治方式並沒有改變。
                    
                    5.對以色列民族長達2000年的迫害
                  
                  因為耶穌的緣故,天主教.基督教這些神的偽選民藉口以色人殺害了耶穌,對以色列民族進行了長達兩千年的殘殺和迫害,幾千萬猶太人死於非命,基督教徒們振振有詞地說這是罪的工價,這就是基督們所謂的仁愛和公正.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謠言是一種武器

2月16日,《環球時報》引用英國《每日郵報》前一天的報導,當年西方情報部門在伊拉克養了一些線人,其中一個代號“曲線球”,當時是伊拉克的一名工程師,名叫拉斐德-阿爾賈納比。他於西曆1995年逃離伊拉克,向西方情報部門提供了假情報。英國《衛報》採訪他時,阿爾賈納比承認,當時他的確撒了謊,關於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是他編造的。但是,阿爾賈納比說,他對自己的撒謊很滿意,因為,他這麼做是為了推翻獨裁者。
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至今已有十幾年了,為何到現在由某個人站出來說是他撒的謊?我記得,前幾年伊拉克已經被美國翻得底朝天的時候,當美國追問到底有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假情報到底來自哪里的時候,美國情報部門矛頭所指是另一個伊拉克人,是伊拉克的反對派,而不是這個工程師“線人”。我認為,現在找工程師線“線人”出來承擔撒謊的責任,無非是想把這個謊言的來源弄得更像真的,目的在於讓美國情報部門、美國政府擺脫責任,等於向世界宣佈:不是我們造謠,是我們被騙了。一個工作上的疏忽,總比惡意造謠在道德上責任要輕得多。由此,美國依然是完美的道德形象,只不過有點小疏忽、小曲折而已。
從合理的假設來說,美國情報部門對於這麼大的事情,不太可能只憑“線人”嘴皮子一翻就相信了。既然是西方情報機構的“線人”,在這麼重大的情報上,至少應該有一些實物證據,例如照片、檔之類。即便沒有,“線人”也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知道或參與的細節,美國的生化武器技術是世界最先進的,對方只要說出一些細節,美國生化武器的專家就完全可以分辨是真是假,或者判斷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開發已經到了哪一步。從常理上說,美國情報部門不可能只憑有人撒個謊、造個謠,幾句話,就把它當真,並且當成發動戰爭的重大理由。所以,美國想以“被騙”來擺脫自己的責任,只能騙那些頭腦簡單的人。
按我的判斷,產生這個謠言至少有兩種可能,一是美國自己造謠,讓別人來承擔責任,美國則可以洗清自己,繼續虛偽地保持高尚的形象。二是,的確是別人造謠、撒謊,但這個謠言正是美國需要的,因此,美國故意不加分辨、不加驗證,就讓這個謠言變成真的一樣,如同納粹戈培爾所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美國也學著納粹的這種方法,故意把謠言培養成真理。善良的人們可能會說,美國怎麼會做這種事情?美國多高尚啊?的確,在美國自我美化和美奴的宣傳下,很多人都把美國當成全世界最美好的化身,似乎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不可能發生在美國身上。
今天晚飯時,與一個十多年的老朋友一起吃飯,席間講起一些我正在寫作的一本關於黑社會書的內容,講到美國員警的腐敗。他聽了很驚訝,問我:這些事情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我說:美國人自己寫的書裏,這種記錄太多了,只是某些中國人不願讓中國民眾知道美國不好的一面,只把美國宣傳成天使。我們很多同胞都被美化美國的輿論洗了腦。對於故意使用謠言,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有專門的策劃,為了達到一個軍事目的或者政治目的,在中央情報局的策劃方案中,謠言長期都是選項之一。美國中央情報局使用謠言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對付外國,也有對付本國,比方說“苦肉計”。因此,我們應該明白,對於美國中央情報局這樣的機構來說,謠言就是一種武器。
中國最近一段時間,各種各樣的謠言也越來越多,有的只是在網路或民間傳播,有的則是某些媒體在大力傳播。2010年的最後一天,我曾經寫文章說,謠言很可能成為一種新的恐怖主義。實際上,謠言在當今中國社會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設計方案是高度一致的。這些人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不惜使用謠言、聽信謠言、傳播謠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們並不需要真相,只需要想像。因此,當年離開伊拉克的“線人”阿爾賈納比即便是他獨立產生的撒謊念頭,這個謊言也是某些強大的政治勢力需要的,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去證實,而只會利用謊言。
阿爾賈納比在十多年後站出來承認自己撒謊,幕後的操作我們暫且不多追究,阿爾賈納比的自我解釋也很有意思。他認為自己是為了推翻獨裁,所以,撒謊也沒什麼,無所謂道德問題,反而覺得自己做得對。這種觀念無非是說,為了一個高尚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只要目標是高尚的,手段也可以是卑鄙的。這種觀念很可怕。目的是否高尚常常還有爭論,手段是否卑鄙,基本上一清二楚,手段的結果也比目的要更真實。撒謊造謠只是卑鄙之一,如果任由這種觀念生長,殺人也沒什麼不可以,其他見不得人的卑鄙齷齪手段,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當年600多種暗殺卡斯楚的方法,理由只是說卡斯楚是邪惡的。但是,所謂高尚的目標真的高尚嗎?卡斯楚真的邪惡嗎?即便拿薩達姆來說,美國對伊拉克發動“高尚”的戰爭前後,伊拉克死了多少老百姓?比薩達姆統治期間死的人多得多。誰高尚啊?難道只有符合某些西方教科書的內容才是高尚?
我認為,不管觀點多麼不同,有一個底線是必須遵守的,那就是實事求是。以卑鄙的造謠為手段,即便目的是高尚,如果真是高尚,也會玷污了這種高尚,使人們對高尚產生懷疑;而且,它常常還會使所謂的高尚現出虛偽的真面目。手段和目的應該是一致的,就好比我們不能夠因為要做善事,要給窮孩子上學而去搶劫,不能因為要孝敬父母而去盜竊,不能像西方那樣為了本國百姓發財而奴役、魚肉、殺害別國民眾。如果因為目的高尚就允許手段卑鄙,往往就是給陰險的虛偽者提供了藉口和手段。因此,不管目的是什麼,我認為,造謠都是可恥的,利用謠言同樣可恥。這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淺顯的普通道理,佛家有一句話:出家人不打誑語。可以閉口不說,但不能撒謊。而當今美國,連這一個最基本的道德原則都沒有做到。

高盛涉嫌欺詐國內企業真相 忽悠是企業巨虧的主因

從中航油在衍生品市場出現第一筆巨額虧損,到大批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富翁)被騙,給國內眾多企業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業內專家透露,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衍生品涉嫌欺詐的行為從未停止,最近已有新的個案浮出水面,複雜的金融衍生品手法還在不斷翻新……今天,本報通過剖析部分國內企業中招的典型案例,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企業被忽悠的真相,讓國內企業儘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中投證券金融衍生品部總經理張曉東:

  高盛忽悠是國內企業巨虧主因

  中投證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總經理張曉東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08年,大批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富翁)在股票、外匯、大宗商品上遭受了巨額虧損。虧損額之大、涉及面之廣和受害者之多都是空前的。但是,虧損的原因、過程和問題爆發後的應對上卻是迷霧重重,一會兒是企業同高盛對賭導致巨額虧損,一會兒是全球金融海嘯導致企業虧損。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通過涉嫌欺詐手段兜售有毒金融衍生產品,是導致國內企業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

  張曉東長期關注金融衍生產品發展趨勢,將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複雜的衍生產品合約,通過縝密的分析整理和歸納,用簡潔的、非專業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他說,金融衍生產品的陷阱很多,普通人甚至專業人士看懂衍生品合約,都不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

  張曉東介紹,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複雜的衍生產品合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參與企業的投資收益有限而風險無限,國際投行的風險有限而收益非常可觀。並通過小的甜頭讓你迷途忘返:一般是第一份合約尚有利可圖,第二份或展期合約讓你難以自拔。

  張曉東指出,為什麼這麼多企業和個人中招?大型央企中招,可能是企業領導人不負責,但民營企業和富翁也一樣中招?可見這並不是單純的責任問題。當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不完善,金融衍生品專業人才缺乏,企業和個人沒有這方面能力,都是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屢屢得手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企業對衍生品合約的估值定價、交易等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

  張曉東介紹,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起訴高盛等跨國金融機構,原因有以下幾個:有專業能力不足的原因,有財富來源不明的原因,有洋奴心態的原因。

  張曉東認為,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向國內企業兜售有毒金融衍生產品,除涉嫌商業欺詐外,其背後更是有組織、有預謀的獵殺。絕非外界想像的願賭服輸那麼簡單,而高盛恰恰高明地利用了人們普遍存在的願賭服輸心態,為境內國有企業設計了貌似對賭協議實為金融陷阱的合約。許多企業以和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合作為榮,等發現中招後想退出卻並不那麼容易。

  張曉東指出,目前,高盛介入的任何一個市場,PE(私募股權)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國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幾乎每次出手都有不菲收益,許多IPO項目獲利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出現這種局面肯定是不正常的,這和高盛在中國備受推崇不無關係。

  張曉東說,當大批中國企業倒在高盛的槍口之下的時候,當高盛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的時候,高盛在中國的名氣卻越來越大。看看市場上有關高盛的書,就可以發現高盛在中國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偉大。從金融行業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從政府的官員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腳下。

  張曉東說,2008年11月,國資委緊急叫停了央企衍生品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被暫停了。但這只是權宜之計。作為大型生產經營企業,今後不可能不涉足套期保值和對沖風險。

  張曉東稱,任何一項業務都不能因噎廢食,中國金融機構要加快發展,培養衍生品專業人才,開發金融衍生產品。那些需要套期保值的企業,可聘請金融機構做衍生產品顧問,要吸取衍生品的失敗教訓,增強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期望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良心發現,不兜售有毒金融衍生品的想法,可能永遠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張曉東透露,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衍生品涉嫌欺詐從未停止,最近已有新的個案浮出水面,具體是哪家國內企業被騙現在不便透露。他說,複雜衍生品合約欺詐有很多種方式,而且花樣和手法還在不斷翻新。怎樣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企業受“欺詐”的真相,怎樣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怎樣增強中國金融機構與中國企業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的能力,實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只有提高這方面的辨別能力,才有可能避免中招。


深南電與高盛合約


  不是對賭而是送死

  2008年12月,深南電跟高盛的全資子公司“傑潤公司”的石油衍生品協議戲劇性地提前終止。雖然可能還會有後續的法律糾紛,但畢竟暫時避免了每月幾百萬美元的損失。

  2008年3月12日,深南電與傑潤公司簽訂了165723967102.11和165723968102.11號合約的確認書。

  事件曝光後,媒體和一些專家抨擊深南電的交易不是套期保值,而是賭博,稱這兩份協定為對賭協定。中投證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總經理張曉東認為,深南電與高盛傑潤簽訂的交易合約不是賭博,而是送死。因為石油價格上漲,深南電一無所獲;而石油價格下跌,深南電將會巨虧。

  張曉東詳細分析了這兩份協議,說明為什麼這不是賭博而是送死。

  深南電與高盛一共簽了兩份協議。第一份協定很簡單,就是如果石油價格高於62美元,深南電獲利,反之,高盛獲利。對深南電來說,盈利最多不超過300萬美元;對高盛來說,盈利最多可達數千萬美元。

  第二份協議就完全不一樣了。這份協議規定高盛有權在2008年12月30日決定是否啟動同第一份協議類似的另外一份期權互換合約。這份期權互換同第一份期權互換表面上看基本類似,但是實際上完全不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對於第一份期權互換協議,深南電是主動參與的;而對第二份協議中的期權互換,深南電是被動的,沒有選擇餘地。高盛則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選擇是否啟動第二份協議中的期權互換。

  第二,第一份協定中,深南電有可能獲得最大300萬美元的利潤,而在第二份協定中,深南電沒有盈利的可能。

  第三,第一份協定中,深南電的最大損失為400萬美元;而在第二份協定中,按石油價格在2008年年末33美元來計,深南電一個月的損失就將高達1200萬美元,最大損失可以達到2.6億美元。即使石油價格超過66美元,深南電每個月的最大盈利僅有34萬美元,18個月的最大可能盈利僅600多萬美元。

  對高盛來說,這兩筆合約交易最多虧300萬美元,最多可以賺幾億美元,對風險有完全的控制;對深南電來說,最多盈利300萬美元,最大虧損幾億美元,對風險沒有任何的控制。因此,深南電與高盛的協定不是一個對賭協定。

  高盛通過第一份合約的300萬美元的誘餌,將深南電誘進了一個大的陷阱裏。

  表面上看,第二份協議是雙方對賭2008年12月31日之後石油的價格在64.5美元之上還是之下,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份協議的啟動權利在高盛手中,而高盛啟動這份協議的前提是石油價格在2008年12月底遠遠低於64.5美元。如果屆時石油的價格大大高於64.5美元,高盛不會啟動這份合約。

  第二份合約實際上是一個期權上的期權,稱為複合期權(Compound Option)。這種期權的定價通常比較複雜,國內沒有任何一家非金融企業對這類產品有定價能力,根據張曉東計算,這個複合期權的價值高達數千萬美元。而深南電卻拱手將這個期權送給了高盛。

  高盛這次獵殺深南電同2005年劫殺中航油所用的手法非常類似,都是通過複合期權,利用產品的複雜性和定價優勢,獲得巨額收益。

  深南電董秘胡琴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與高盛全資子公司傑潤公司的紛爭,一切以公司公告和公司定期報告為准。如有新的情況公司將在第一時間披露。

  記者查閱深南電最近一次披露相關內容是2009年報,年報披露了兩份合約內容。年報稱,2008年4月至10月期間,基於上述兩份確認書,傑潤公司向公司支付了210萬美元。

  深南電稱,雖然雙方終止確認書及交易的理由不同,但對確認書和交易已經終止這一事實並無分歧。交易終止後,傑潤公司致函要求公司賠償交易終止損失,同時另函表示希望以商業方式解決爭議。公司回函不予接受傑潤公司提出的損失賠償要求,同時另函同意進行和談。後雙方進行多輪磋商和交涉,未達成一致意見。2009年11月27日,公司收到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的信函,信函對前述事項進行了描述並要求公司賠償傑潤公司計79962943.00美元的損失及截至2009年11月27日的利息3736958.66美元。公司於2010年1月25日回函不予接受傑潤公司提出的損失賠償要求。公司管理層判斷如協商不成,不排除雙方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爭議的可能。

  深南電董事會認為,兩份確認書及交易已被交易雙方終止;本事項的進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現階段無法對將來可能的解決方式及結果進行估計。

  中航油如何落入

  高盛展期期權陷阱

  對於中國企業涉入金融衍生品市場而言,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標杆性意義。

  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損失約5.5億美元。

  死在“展期期權”

  據悉,中航油(新加坡)是從2001年開始參與石油衍生品交易的,除了對沖風險之外,公司也開展自己的交易活動。

  但在和高盛新加坡傑潤公司進行的交易上,中航油(新加坡)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綜合高盛與中航油(新加坡)的衍生品合約,可以概括為:高盛先以低價賣給中航油(新加坡)一個產品,讓中航油(新加坡)肯定能賺到錢,但是利潤有封頂。與此同時,既然高盛給了你中航油(新加坡)這麼一個肯定賺錢的機會,那中航油(新加坡)也要給高盛一些回饋,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同意從高盛手中購買另外一個產品。

  實際上,這第二個產品,就是最終殺死中航油(新加坡)的“致命武器”:展期期權(extendible option).
  展期期權的結構是這樣的,展期期權的持有者,在未來,比如半年後,擁有將一個當前約定好的條款的期權執行的權利,也就是“期權的期權”。這個展期期權是高盛持有,也就是說,高盛在六個月後有最終權利決定是否執行這個期權。這是一個毒性極大的產品。
  展期三項式合約
  中航油(新加坡)與高盛傑潤公司簽訂的衍生品合約是一個展期三項式合約。該合約有兩部分:三項式部分和展期部分。
  合約簽訂的時候,三項式部分即開始生效。三個月後,當三項式部分結束的時候,即在2004年9月末,高盛有權決定是否執行展期部分。
  期權是一個權利,對期權的賣出者來說,潛在的風險是無限的,但是收益卻是有限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賣出期權所得到的期權費。因此,賣出期權是一個風險極大的行為。
  如果說賣出期權的風險極大的話,那賣出期權的期權,也就是展期期權,風險就更大了。
  最初,中航油(新加坡)的合約虧損只有幾百萬美元,這是以當時的石油價格,按正確的數學模型計算出來的。但是,第一次合約重組之後,虧損擴大到了2000多萬美元,第二次合約重組後,虧損擴大到5000多萬美元,第三次合約重組後,虧損擴大到1億多美元,第四次合約重組後,虧損擴大到5億多美元。
  正是由於高盛涉嫌欺詐的行為,才使得中航油(新加坡)從小的虧損放大到巨額虧損,從小的問題變成破產重組的問題。高盛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雙重角色,表面上是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對手,背後則是中航油(新加坡)的老師和顧問。
  正是因為幾乎直到現在還沒有瞭解、明白高盛是如何利用展期期權捕殺中航油(新加坡)的,才導致在2008年東航、國航、中國遠洋
、深南電等公司再次中招,悲劇再次重演。
  高盛售給東方航空
衍生品:
  掛羊頭賣狗肉
  高盛在新加坡的全資公司傑潤公司,是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主要交易對手,傑潤公司同樣是2008年多家央企衍生品虧損的主要對手。
  高盛等賣給航空公司的衍生品合約有兩大類:中文翻譯分別為目標累計贖回合約和展期三項式。這兩類合約都是非常少見、非常複雜的多種衍生產品的組合,可以說是專門為中國公司定制的。這兩個產品沒有套期保值功能,沒有投資價值,在美國和歐洲市場是違法的產品。
  第一類,目標累計贖回合約。
  這是一個為期3年的合約。簽約時間是2008年7月末,當時石油價格是125.5美元/桶。石油的價格是在2008年7月11日達到歷史高點147美元/桶,然後開始下跌。
  合約的主要內容是:高盛對東方航空說,當時的石油價格是125.5美元/桶,可以打8折即100美元讓航空公司每月購買5萬桶石油。這聽起來很美好,簡直就像天上掉下餡餅。
  但問題是,航空公司需要接受額外的兩個條件:(1)如果航空公司的累計盈利達到150萬美元時,該合約自動終止。(2)如果石油價格跌破70美元/桶,航空公司需要以70美元/桶的價格加倍至每月購買10萬桶石油。
  這兩個條款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危險。實際上,這兩個條款是無色無味的“毒藥”,正是這兩劑毒藥,造成了東方航空巨虧。
  第二類,展期三項式合約。展期三項式合約有兩個部分:三項式部分和展期部分。
  這個合約也是由一組期權組成。合約簽訂時,三項式部分即開始生效。一年後,當三項式部分結束的時候,即在2009年年末,高盛有權決定是否執行展期部分。
  這個合約同目標累積合約TARN相比,都是欺詐性極強的合約。但是,展期三項式比TARN更隱蔽,殺傷力也更大。
  首先,展期三項式合約的第一部分三項式,是一個有一定套期保值功能的結構,而真實的情況是,展期三項式的展期部分是沒有任何套期保值功能的,是一個純粹的陷阱。展期部分的執行權在高盛手裏,航空公司只有被動接受的權利,沒有選擇的權利。
  其次,展期三項式合約的殺傷力更大。相比較TARN而言,展期三項式沒有敲出機制,因此合約一旦簽訂,就意味著航空公司被完全鎖定三年,中間沒有任何機會終止合約。
  對東方航空來說,在未來三年裏,這個合約最大的可能盈利僅是可憐的150萬美元,但最大的可能虧損卻可以高達2億美元。
  展期三項式的“展期”,其實是一個期權,在當時的市場中,該期權應該被定價,但高盛卻“免費”得到了這一展期權利。
  傑潤公司高管:
  顧左右而言他
  2009年3月,中投證券金融衍生產品部董事總經理張曉東團隊成為東方航空衍生品財務顧問,受東方航空全權委託進行衍生品合約的重組和談判。
  2009年4月,張曉東團隊與對手方高盛傑潤公司某負責人Martin一行進行了第一輪談判。他指出,合約在簽訂的時候雙方的風險收益極其不平等,尤其是展期三項式的期權估值,按照合約簽訂時石油期貨當時的市價和當時石油期貨的波動率曲線,這個合約的價值對高盛來說價值3000萬美元。但是,高盛卻沒有付給東方航空一分錢。
  在與高盛後來的談判中,Martin首先說展期三項式雖然不符合套期保值會計,但這不意味著這個產品沒有套期保值功能。東方航空公司使用這個產品已經4年,前3年一直在賺錢。Martin的這些話讓人非常驚訝,因為這意味著他對套期保值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理解。
  符合套期保值會計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採用的衍生品工具和石油現貨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關係,通常需要在80%到120%之間。也就是說,如果石油價格上漲一倍,那麼,這個衍生產品工具的價值也要上漲,且上漲幅度不小於80%。但是,高盛賣給東方航空的這個展期三項式和石油現貨根本沒有這個關係,因此,不可能是套期保值。
  張曉東要求Martin詳細地解釋東方航空的展期三項式怎麼和石油現貨之間形成對沖關係。Martin無法做出解答。Martin說,高盛不是東方航空公司的顧問,沒有義務對此進行分析,是依靠東方航空自己的分析來判斷展期三項式有沒有套期保值功能。
  關於東方航空在前3年通過這個產品一直賺錢的問題,張曉東告訴Martin,從2004年到2008年,在這4年裏,東方航空通過跟高盛等簽訂的合約賺了2000多萬美元。但東方航空公司每年用於購買燃油的費用都在數百億元人民幣。石油價格從2004年的30美元/桶,漲到2008年的147美元/桶,簡單估算,東方航空四年中因航空燃油上漲導致的成本增加高達數百億。如果有套期保值功能的話,應該能夠覆蓋大部分燃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與高盛簽訂的這些展期三項式合約在過去四年應給東方航空帶來幾十億元的收益才對,但實際卻不到2億元。
  這個展期三項式在石油價格上漲的時候,不能幫助東方航空對沖價格上漲的風險,不能幫助東方航空鎖定購油的價格。但是,當石油價格下跌的時候,卻給東方航空帶來巨額損失。

  (來源:深圳商報)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澳反華學者--自作多情的“妄想受虐狂”

澳大利亞有個很大的“神話”:“未來20年中國將用閃電戰方式讓澳大利亞不戰而降”。這個“神話”的製造者不是普通人,而是該國智庫科科達基金會的創始人巴比奇。這是他在最近發表的《2030年澳大利亞的戰略邊緣》一文中所說的話。他在文章中聲稱,“中國目前的軍事戰略構想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蠢蠢欲動計畫攻擊美軍珍珠港基地的日本非常相像。”

如果認為這位學者和他的觀點都很另類,不必在意,那就錯了。要知道,巴比奇是澳國2009國防白皮書的起草顧問之一。他和他所創建的科科達基金會在該國軍事和安全界的地位,近似於蘭德公司在美國的地位。巴比奇本人與澳國安全界高層關係密切,常是他們的座上賓。他的意見和看法常常可以左右澳國的安全政策。

為了預防中國20年內對澳大利亞的閃電襲擊,巴比奇建議該國政府應購買10到12艘美國最新型的“佛吉尼亞級”攻擊性核潛艇。僅這一項就需要花費280億美元。此外還需要購買更多的洲際導彈、巡航導彈以及100架F-35戰機等。

別以為巴比奇的建議只是過過嘴癮,不會引起澳國當局重視。實際上,據《澳大利亞人報》報導,巴比奇的建議已經為該國政府考慮。澳大利亞已同意與美軍共用該國的軍事基地以及軍事儲備物資。

由於這種意見和建議,有些已經進入該國安全政策的層面,所以,我們對一個階段以來該國和美國、日本在軍事上打得火熱;對該國會說流利普通話的前總理、現外長陸克文,暗中向美國高層建議美國必要時軍事打擊中國也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儘管今年春節陸克文又用普通話向中國人拜年,但中國人已經把他看作是給雞拜年的黃鼠狼了。因為中國人知道,在陸克文執政期間,原來一向比較健康的中澳關係發生了很多問題。看來陸克文學習中文不是為了推動中澳關係健康發展,而是為了方便與中國為敵。

澳大利亞智庫的這種意見,我相信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中國人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中國人吃飽撐的了要到萬里之遙的南半球去閃電攻擊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受中國攻擊有資格嗎?如果說中印之間不能完全排除邊界軍事衝突,還可以算作一種可能性,那麼,澳大利亞憑什麼讓中國去打?為了鐵礦石嗎?當然,如果臺灣搞法理台獨,中國大陸被迫落實《反分裂國家法》武力解決台海問題,而澳大利亞出兵臺灣,幫助台獨勢力對抗中國,中國倒會打擊澳大利亞。除此之外,中澳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零。難道澳大利亞有支援台獨勢力對抗中國大陸的意圖嗎?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自由派學者張鳴在他的微博中,說他在外面說了什麼話之後打電話就聽到嗡嗡聲,他說這是被竊聽。他的說法被眾多網友揶揄,說他得了妄想症、受虐症,太把自己當根蔥了。網友們說,你被竊聽也得有資格呀。你說了幾句不三不四的話就想讓人家竊聽?太高看自己了吧!與張鳴不同的是,澳大利亞此類學者、智庫和決策者是屬於國家層面的妄想狂、受虐狂,像堂吉訶德一樣把風車當對手打。

澳大利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奇談怪論,與其所具有盎格魯撒克遜“基因”有關。澳大利亞主流人群的祖先是歷史上的英國罪犯。他們的價值觀是英美價值觀,他們看待中國是把中國也看成像他們祖先那樣的罪犯。用中國的俗話說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英國強大了會稱霸,美國強大了會稱霸,因此中國強大了也會稱霸。這樣的人如果是草民也便罷了,但是,如果是參與國家政策制定的智囊人物就很危險。因為一個國家如果執意要與中國為敵,那就很可能成為中國的敵人。

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發展,中國外交堅持的是和平共處、不干涉內政、求同存異、互利雙贏。無論是歷史上的中國還是現在的中國,除了自衛,是不發動侵略戰爭的。要發動侵略戰爭用不著等到現在,鄭和七下西洋時中國國力和遠洋能力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國並沒有佔領外國一寸地方。

現在的時代是全球化時代,現在的社會是資訊社會。各國官方、人民和學者之間的交往既多又方便,要想瞭解中國並不困難,問題在於想不想去瞭解,是真瞭解還是假瞭解。如果戴著有色眼鏡,預設立場,帶著惡意去瞭解,是不可能真正瞭解中國的,即便是智庫中人,即便有著很高的智商,即便是像陸克文那樣會說流利漢語,也不頂用。最近韓國有份報紙作了個調查,接受問卷調查的韓國200個大學生中,只有17.5%知道中國國家主席和總理是誰,但接受調查的中國大學生百分之百能正確寫出韓國總統是李明博。該報對此進行了反思,認為韓國人太不瞭解中國。韓國作為中國的近鄰尚且如此,那麼萬里之遙的澳大利亞究竟對中國有什麼瞭解就更不用說了。對中國根本不瞭解的智庫和學者能提供什麼好的政策建議呢?

西方中心論的陷落

西方中心論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文化態度。在某種程度上,認為西方文化優於、高於非西方文化,或者認為人類文化圍繞西方文化而展開,或者認為西方文化形態、理想與價值方式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從而代表著非西方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都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色彩。
  
    黑格爾是西方中心論的典型代表。在黑格爾看來,世界歷史是“世界精神”發展和實現的過程,而由於世界精神的“本性”是自由的,因此,世界歷史也便是自由被意識的進步過程。按他的說法:東方各國從古到今只知道一個人是自由的,希臘和羅馬世界只知道一部分人是自由的,而對於近代西方世界(日爾曼世界)的人們來說,一切人都絕對是自由的。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宣稱,世界歷史雖然開始于亞洲,但是“舊世界的中央和終極”卻是歐洲。而歐洲的“中心 ”,“主要的各國是法蘭西、德意志和英格蘭”。他把中國和印度說成是沒有生氣而停滯和缺乏內在動力的國家,中國有“一種終古如此的固定的東西代替了一種真正的歷史的東西。中國和印度可以說還在世界歷史的局外,而只是預期著、等待著若干因素的結合,然後才能夠得到活潑生動的進步。”
  
    在現代世界,事關社會發展的核心理念,民主制度、市場經濟、現代化、合理性等等具有普世意義的概念,似乎只有在西方才得到充分的實現。而非西方,長久以來被專制、巫術、非理性與蒙昧主義所籠罩的世界,其歷史與文化的實際意義,其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形成的對於世界的未來具有一般性意義的東西,只有在一種全新的視角與詮釋之下,才擁有全新的意義與價值實現的觀念基礎。一種奠基于道德主義和更高的一元主義道德純粹與堅定性基礎之上的發展與價值觀,標誌著陷於物質主義、享樂主義、有限的技術傾向和社會道德的淪落與妥協性不能自拔的西方文化與價值中心論的陷落。
  
    作為當今世界幾具有普世價值的民主制度、市場經濟、現代化、多元主義等等觀念與制度形態性質的東西,其在捍衛人類道德的堅定性與一貫性上,在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充分完善化奠定一個觀念性質的基礎的意義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令人遺憾的。正善的道德是人類精神成長與進步的基礎。人類道德的成長,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如人類肌體的健康,非全則毀。殘缺的心靈與墮落性質的道德是人類恒久的最為危險與本質的敵人,道德建設的堅定與一貫性則是人類捍衛自身本性與完善性的基礎與圭臬。只有在健全的道德的基礎之上發展現代科學與制度形態的體系,作為社會發展核心的科學與道德之間才不會發生彼此矛盾與衝突,人類發展的完善與圓融性質才能得到基礎性質的保障。而一種體現建立在充分完善的道德基礎之上的真善合一的具有超越性質的神性嚮往的特質的文化精神的,正是中國道德本位(本體)性質的文化的方向。
  
    當代世界從現代科技的發展之中受惠甚大,可以說沒有現代科技,就沒有整個當代世界發展與進步的整個歷史。然而一種技術主義的思維與價值方式的體系的缺陷在於它與一種等而下之地理解、看待、觸動與影響本質上屬於精神性的生物的人類的觀念、思想、習慣與行為方式的思路密不可分。割裂了人類自身的發展和人類精神與道德氣質的成長與進步的本位性質的基礎,片面地強調外在的物質與技術的發展的作用與意義,將是人類文化與文明發展方向的歧路。因為人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性與道德性的生物,對於情感性與道德性的生物我們本質上就要用情感性、精神性與道德性的力量來打動、影響、約束與征服他們的精神與靈魂。制度性因素能制約人的行為,精神性力量才能觸及人的靈魂。孔子講,“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西哲黑格爾亦言“追求真理的勇氣和對於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學的第一個條件。”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技術主義的危害就在於它有損於人類精神與道德發展的基礎與本位性質,有損於人類核心發展理念的圓融與一致性。
  
    整個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導致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氾濫和社會道德建設的軟弱與妥協性質的傾向性方面的巨大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建立在巨大的經濟不平等上的社會談不上對自由、博愛與基於全面發展的人性基礎之上的社會平等原則的真正珍視,而對於一種個人自私行為有助於社會發展的效率性的反道德性的價值原則的公然的提倡,海量社會財富的積累的漫無節制,也將導致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的不可避免。物質主義的氾濫對人類道德成長的損害是深刻而全面的。建立在自由主義與多元主義價值觀念基礎之上的人類道德建設的軟弱與妥協性質是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隱藏的最重大而本質的社會危機。道德的成長是人類精神的根基,喪失道德建設的堅定性與一貫性的人類將在茫無邊際的人世之海漫無歸依,精神與道德的妥協與墮落蘊藏著人類社會最深重的危機與災難。
  
    西方中心論的陷落就在於它缺乏一種直指人心的正善的人類觀念價值的基礎,物質主義的庸俗性,享樂主義的非道德性,技術主義的有限性與喪失社會道德建設堅定與一貫性質的危機的關鍵性,使得現代西方具有普世性質的民主制度、市場經濟、現代化與多元主義等觀念與物質形態的東西的科學與完善性質面臨著空前的質疑與危機,人類精神、科學、道德與文化的發展也都面臨著全新的選擇與際遇。傳統中國文化的道德本位(本體)性質的方向的合理性在歷史內在積壓能量的巨大阻遏下,在一種有重大缺陷的人心與人性素質下,沒能順理成章地成長完善起來。然而建立在道德本位(本體)基礎之上的真善合一的精神、道德、文化與文明發展路向所體現的方向的合理性與其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充分完善的傾向的基礎性作用是無可疑義的。西方中心論的陷落意味著既定歷史的階段性與有限性,指示著一種嶄新的人類科學、道德、文化與文明發展方向的需要與意義。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尊重孔子,現代化才有意義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南方都市報刊登署名秋風的北京學者的文章指出,晚清中國人受西方刺激,形成構建現代國家的意願。在19世紀最後幾年,康有為第一個系統地形成了現代建國方案——— 現在看來,這是最為健全、完整的方案,中國人也曾在構建民主政體與保持固有傳統之間努力保持平衡。
  全文如下:
  最近寫了篇《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南方人物週刊》2011年第4期),呈現了一幅與今日之常識大為不同的孔子形象:孔子確為中國文明之聖人。不出所料,這一結論引起的回應主要是嘲笑和抨擊。老友鄢烈山也撰文《對孔子要行中庸之道》,提醒我“矯枉則不必過正”。
  不論在孔子還是在亞裏士多德那裡,中庸、中道都是最高的實踐智慧。但最近幾年所寫的有關儒家的文章,確實不乏火氣。個中緣由,如孟子所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晚清中國人受西方刺激,形成構建現代國家的意願。在19世紀最後幾年,康有為第一個系統地形成了現代建國方案——— 現在看來,這是最為健全、完整的方案,中國人也曾在構建民主政體與保持固有傳統之間努力保持平衡。
  後來,“道術為天下裂”,上述相對平衡的努力被簡化為兩個口號:一曰追求國家富強,一曰追求個人自由。用上世紀80年代的話語說即救亡與啟蒙。
  這兩個目標都沒有錯。人當然應生活在自由狀態,國家富強也是好事。但這兩個有時相互衝突的口號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極端化。它們都把摧毀傳統當成實現自身目標的前提。富強派追求物質性力量的強大,而傳統社會結構、文化觀念妨礙國家動員資源的能力,所以必須摧毀之。啟蒙派的反傳統主義更是盡人皆知。這樣,現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兩種觀念都認定:中國要現代化,就得摧毀傳統,包括儒家觀念、傳統宗教、社會結構,以至經濟結構、法律體系。
  先不管這樣的運動能否達到自身設定的目標,即便可以達到富強,這又是誰的富強?富強派其實已經說得很坦率了:它追求的是“國家”富強,而當國家被神化、國民缺乏必要管道控制國家時,國家的意志就很有可能偏離國民的意願。這幾年人們抱怨國進民退、國富民窮,其實就是百年歷史的慣性所致。
  對啟蒙派,人們要追問,摧毀傳統所獲得的自由,究竟是誰的自由?對庶民來說,最為重要的自由就是安頓身心於自己信奉的神靈,按熟悉的方式生活而不受他人無端嘲笑、幹擾、強制,按習慣的倫理、法律與人交往、合作、交易。激進知識分子對這些觀念和制度痛加撻伐,是否尊重了庶民們的自由?若傳統、文化被完全剝離,這群人還是一個有能力享有、使用自由的國民否?
  這就是現代中國之“枉”,也可以說是“妄”———理性的狂妄與權力的狂妄。極端的、偏頗的啟蒙和富強,與國民處於分離甚至敵對狀態。對於國民主體而言,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他者的現代化。
  中國當然要現代化,但健全的現代化過程必須確保國民的主體性。這個具有主體性的國民是由其共同的文化所界定、塑造的,而這共同的文化,只能是傳統文化。時間上的綿長性,賦予其信仰或生活方式以空間上的廣泛性。因此,保有主體性的中國人的現代化,必以其固有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得到尊重為前提。換言之,真正合乎自由、富強原則的現代化,是———並且只能是中國固有文化之“新生轉進”,是國民作為一個文化和政治共同體實現自身文化與政治之“維新”。
  那麼,中國的傳統是什麼?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所樹立的治理秩序典範,就是孔子從中所發現、闡述的大道。由此分散而為諸子百家,下降而為信仰、禮俗、律法。在漫長歷史上,這個文化主體又包容各宗教,以至西方的觀念、制度,煥然而成為一個具有內在連貫性同時也不乏豐富性、容納緊張的文化共同體。
  這個文化、文明傳統不可能沒有缺陷,甚至可能存在嚴重缺陷。但這又怎麼樣?今人專心去做這個時代的社會和政治邏輯所要求的正確的事情就夠了,為什麼要跟傳統較勁?面對那些與傳統戰鬥的人士的激情,我有一個疑惑,百思而不得其解:把本國傳統塗抹得一團漆黑,對自己,對新文化、新政治之生成,究竟有什麼好處?難道真的是不破不立?
  對舊房屋,有人視舊如仇,而決絕地拆舊建新。另有人會對舊房加以修葺改建,既可以住得很舒服,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孔子和滲透著他的精神的傳統,就是一棟在過去幾千年間被不斷修葺的宏偉大廈。過去百年,幾代人在拆毀這房子。可被拆毀的那部分現在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甚至是一地雞毛。這不難理解:人是由傳統界定的。拒絕傳統,一個人連自己是誰、什麼是對錯都不知道,他做的事情對他本人、對他所在的文化和共同體,也就難有什麼建設性。
  因此,站在今天,承認孔子的偉大,不是矯枉過正,而是矯枉歸正。孔子當然不是歷史的終點,今人更不是,也就不應以歷史終結者的姿態傲慢地審判孔子。尊重孔子倒是一種更明智的態度,尊重孔子,在傳統的邊際上持續地創新,這樣的現代化,才是保持國民共同體之主體性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