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美英法打擊利比亞目的何在?

用《軍事世界》主編趙楚在微博上的言論做個總的回答。

美英法打擊利比亞目的何在?從國際政治等方面談目的目前尚難說,在軍事上目的在:1、打擊利政府軍對班加西等反對派地區的進攻力量;2、摧毀利比亞的空軍和防空力量;3、摧毀利比亞的指揮、通信和中心以及兵力結集。總之,以外部軍事壓力促使內部變化。

正如國內政治中,政府是所謂必要的惡,在國際政治領域中,戰爭也可以說是必要的惡。討論利比亞戰事的朋友需要清楚一點,不論戰後利比亞局勢走向如何,英美法對利比亞的打擊,雖然“遺憾”,但這與伊拉克戰局有根本不同,打擊本身是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行動,是合法的國際行動。

美英法對卡達菲的軍事打擊在作戰上是沒有懸念的,不要被新聞上那些群眾護衛的場面蒙蔽,不論你立場如何,幻想戰爭會有戲劇化的局面,你註定要失望。在安理會通過第一個決議,決定將卡達菲提交國際刑事法院的時候,他和他的政權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

中國在利比亞問題的政策沒有問題。不要忘記,安理會有關決議正是在中國擔任本月輪值國主席期間通過的,輪值國主席對議程有相當的技術杯葛能力。中國政府投票棄權和現在表示遺憾,這是出於一貫的反對戰爭解決國際問題立場,需要邏輯一致。遺憾而不具體反對,這本身就是中國式支持。

英美法等按照安理會決議對利比亞開戰,許多朋友對此以主權理論進行批判,這種批判其實是無的放矢:1、安理會決議沒有改變利比亞主權和領域完整;2、英美法也從未表示、也無力改變利比亞主權歸屬;3、戰後利比亞政權親誰,那是利比亞人的事。這事難說了。

本次在安理會決議下,英美法及其盟友對利比亞展開打擊,法國格外積極,這是因為諸多原因促成的。法國對北非有特殊的歷史感受和現實商貿關係,利比亞石油的主要消費者是歐洲,約占產量80%,同時法國有大量北非裔移民和僑民,法國在西地中海有雄厚的軍事地緣優勢。

有朋友指出,戰後70年大國內政的確沒有遭遇外部直接干預,因此不必對利比亞干預抱過於移情的心態,這是對的。國際政治有高度的複雜性,感情化立場無助於 厘清思考。國際社會的干預除需要道義和法理依據外,也需要計算成本、可行性和善後安排。此次決議影響深遠,但不能過高估計。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美國對利比亞開戰如此熱心?實際上,美國對利比亞局勢反應一直不太熱心,美國軍力有限,民主黨對軍事干預歷來較猶豫,歐洲比美國積極得多,除地緣和能源的關切外,歐洲公眾和政府對人權事務及價值觀更有偏好,此次行動實際上是國際事務中歐洲聲音的體現。

中國與利比亞主要是經濟和商貿關係,把中國對打擊利比亞問題的立場過於政治化解讀是沒必要的,不論戰後利比亞何種政權上臺,採用何種政體,我個人認為,對包括重建在內的中利經濟及商貿關係都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目前中國在利的主要經濟投入是資金、勞務和產品,主要輸入是能源,這不會根本變化。

有不少朋友反復指出打擊利比亞背後的能源和利益考慮,毫無疑問,政權的更迭會帶來利益格局的變化,這是無可懷疑的,但也必須瞭解一個基本現實,其實利比亞獨裁也罷,民主也好,利比亞自己是用不了幾滴石油的,石油總是要賣的。其實卡達菲的石油大家都沒少買。

那些強烈批評法英美等打擊利比亞和支持卡達菲的同學非常混亂,他們忽略了,首先,中利並無特別的政治關係,只有正常的國家關係和經貿關係。其次,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對中國沒什麼直接影響,不管中國內部局勢如何演變,地球上有意願和能力直接軍事干預中國的,恐怕難找。瞎爭什麼啊!

有朋友認為此次法英美等對利比亞的打擊是純粹的強權政治,這些人是忽略了安理會作為惟一最高的國際權力機構的權威。卡達菲多年奉行反西方的政策,甚至製造洛克比空難這種國際恐怖主義事件,但歐美除有限打擊外,並未啟動推翻他的軍事計畫,正因為他是合法的主權國家領導人。

不少好心的右派人士一直在網路暗示或批評中國支援卡達菲,這是完全沒根據的。中國投票支持制裁卡達菲的決議,對1973號決議棄權,是因為不支持其採取的武力手段,而不是反對其目標。中國主張不通過武力辦法解決問題,至於是啥辦法,沒說。

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成員國採取軍事行動,以達到某目標,這不是頭一遭。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戰爭的干預,美國為首的聯軍解放科威特,還有這一次,都屬此類。本次有區別於上兩次,因為安理會基本職權是制止侵略,而這回是保護平民,實際上極大擴大了安理會的權力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襲擊並非如某些網友所說是美國陰謀,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法英等歐洲國家在此次事態中採取了主動的態度,安理會決議通過前,法國即積極主張行動,而打頭陣的戰機也是法國的。此次事件展示了歐洲在國際政治和軍事格局中的作用。
那麼多人在攻擊美國和北約,我懷疑這些人搞清楚北約和歐盟的區別沒。打擊行動是依據安理會決議,而決議通過前,最強烈要求行動的是歐盟,阿盟和海彎合作委員會。北約還沒拿定主意,美國一直反宣稱協助“為我們的夥伴們上前”。

即使沒有內部反叛,也沒有絲毫機會對抗多國部隊,這沒有任何懸念的,利比亞的地理和社會情況也決定了不會有什麼遊擊戰之類。打擊會促使和加劇內部崩潰,這也幾乎是可以斷定的。這是任何叫囂都無法改變的基本力量對比決定的。第一輪打擊已經摧毀了卡達菲的軍事資本。

德國並不反對打擊利比亞。德國只是表示自己不參加直接行動,駐達在德國的美軍基地參與了協調打擊行動,德國並表示將向阿富汗派出偵察機,接替美軍,以便盟軍將兵力轉用於利比亞。德國不原意參與非北約的軍事行動是很正常的,這是其國內政治和軍事傳統的自然反映。

通過觀察網路輿論,我痛切感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主要大國,國民應該提高國際知識和增強對國際正義的認識。石油是國際利益,但在軟國力的建設方 面,國際話語權,國際信譽和形象,都是很大的國際利益。中國與歐美的具體利益摩擦更凸顯了中國對包括國際正義等軟實力的迫切。

並非如此,中國三十年來的政策主線不是反西方的,對外開放主要就是對歐美和西方國家開放,現有國際秩序雖然不盡合理,但中國無疑是獲利者,中國無意挑戰現有基本格局,從早起開放到後期WTO,G20,APEC,世界銀行,美國國債等,中國是積極參與現有秩序的。

有朋友指出國際社會並沒有對所有人道災難或類似情形進行干預,這是對的。現有國際法司法條件和國際政策互動現實,的確使得國際治理還是個理想,而國際正義還處於很幼稚的狀態,但這不能證明對利比亞的干預為非法,恰恰凸顯了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是需要國際干預的。

說句題外話,很多朋友擔心歐美及其盟友對利比亞的打擊如果更迭政權,會對中國利益造成很大損害,其實,考慮到歐美各國財政的狀況,我倒覺得,別歐美把髒活苦活幹了,中國人摘果子,重建和未來開發畢竟是要錢的。民主自由的利比亞人民應該不會跟錢有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