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星期一

提升和強化中國金融戰略中的安全對策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轉型瓶頸、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房產泡沫、勞工傷 殘、貧富加劇、通脹壓力、貪污腐敗、國際壓制等等,可以說目前中國經濟形勢整體向好,但中國經濟金融安全依然面臨前所未有的諸多風險和困境。
  
  經濟參考報發表浙江大學金融系副教授景乃權文章表示,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準確把握中國經濟金融安全問題,需要從現階段經濟金融形勢的主要特征入手進行分析。

  後危機時代八大特征

  文章稱,通過對後危機時代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歸納,總結出後危機時代八大主要特征。這八大特征呈現出了中國經濟金融安全所面臨困境和機遇的宏觀發展趨勢:

  第一、低碳經濟科技創新標誌化

  低碳經濟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標誌。低碳和環保作為全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形成了第五次全球產業浪潮;而科技創新是 中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動力。低碳經濟和科技創新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中國金融業提供了新的服務和產品創新領域。

  第二、全球性機構話語權分散化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以及所面臨的諸多國際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全球性機構的話語權問題。隨著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際地位的提高,目前全球性機構和組織的話語權開始分散化。

  第三、國際貿易摩擦衝突常態化

  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大,國際貿易摩擦呈現出常態化的趨勢。目前中國和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的貿易摩擦呈現出擴大化態勢,這對中國出口乃至宏觀經濟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通貨緊縮通貨膨脹鐘擺化

  美元泛濫,同時美聯儲持續推行“低利率”貨幣政策,國際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過渡已經消失,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呈現鐘擺化的趨勢。2009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還陷入通貨緊縮、經濟衰退的泥潭中;2009年底,隨著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隨即凸顯。

  第五、美元超主權貨幣非儲備化

  2009年,美國七千多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和1.42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緩解了經濟衰退,連續兩輪的以千億美元為單位的量化寬鬆政策,已凸顯 美元地位弱勢,美元作為超主權貨幣的非儲備化趨勢逐漸顯現。由於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大部分是美元資產,美元的非儲備化將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直接損失。中國巨 額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和管理難度加大。

  第六、國際資本投資錨定泡沫化

  近年來,國際巨額游資一旦鎖定某項投資品,如房地產、石油、黃金等,這些投資品的價格就會泡沫化。資產的泡沫化會導致一國經濟的非理性繁榮, 嚴重威脅一國經濟體系的安全和穩定。美國的次貸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便是資產泡沫化危害性的最好例證。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也存在價格迅速高企的現象,這將 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第七、金融創新及監管去道德化

  金融危機促使各國監管當局採取嚴格措施,但都是以本國利益為核心,以利己為其主要原則,在斟酌出台各項新措施之時不考慮或較少考慮該措施對他國經濟金融造成的衝擊。在金融市場繁榮時期,金融創新也是如此,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八、黃金儲備貨幣化非貨幣化

  此次金融危機中,黃金的貨幣屬性得以凸顯。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在經濟平穩時期具有非貨幣化的特點,但是在經濟衰退、危機、戰爭時期具有硬通貨的貨幣化特征。中國應該充分利用黃金的雙重屬性,優化國際儲備結構,增加黃金儲備,增加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

  把控新時局五大原則

  文章認為,中國在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時,應該始終將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堅持與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相關的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國際性和獨立性五大原則。

  第一、政治穩定原則

  國際政治是國與國之間利益關係的集中體現。在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時,我們應該把中國的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國家整體利益為核心,在與發達國家的博弈中,做出中國政治和經濟政策的雙優選擇。

  第二、經濟對等原則

  目前國際貿易衝突已經呈現出常態化的趨勢,在處理貿易衝突時,我們應該堅持經濟性原則。我們堅持貿易的平等互惠,不主動製造貿易衝突和糾紛,但我們並不畏懼任何衝突和糾紛。一旦產生貿易衝突和糾紛,我們堅決爭取與自身地位相對等的經濟利益。

  第三、社會和諧原則

  社會性原則主要是指中國社會自身與/及國際關係的和諧性、穩定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中國社會自身的和諧與穩定發展;與中國利益密切相關的國家 和諧、穩定發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和諧、穩定發展。這裡的和諧是有層次有差異的,既是一個終極目標,又是一個路徑和過程。首先第一個同心圓是以中國整體利 益為和諧、穩定目標;第二個更大的同心圓是中國政策調整時利益最關切的國家和諧、穩定;第三個同心圓是兼顧其他國家的利益。

  第四、國際性協同原則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目前中國已經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中國的問題已然成為世界的問題,世界的問題也是中國的問題。中國國內的財政貨幣政策影響著 其他國家的政策,同時中國也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將國家金融安全問題放在國際化的視角下考慮,使中國的內政外交相協同。

  第五、貨幣獨立原則

  獨立性原則主要是國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目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中,堅持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是中國爭取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中國抵禦國際經濟金融衝擊的重要保障之一。

  金融安全閥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文章指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中國經濟金融的安全閥。當中國經濟面臨來自國內外的諸多壓力時,中國可以通過調節匯率和適度開放資本賬戶來 緩解這些壓力。匯率調整和資本賬戶的開放如同“安全閥”兩邊的風險出氣孔,能夠在一定時期適當地釋放中國經濟金融所面臨的壓力和衝擊。使中國可以避免國際 游資的劇烈衝擊,防止國際游資的過量湧入和出逃,從而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定。同時使中國在與發達國家博弈的過程中,實現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原則,保障中國政治 和經濟

  政策的雙優抉擇。這就是有管理浮動匯率的安全閥機理。在目前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下,中國應該維護固定匯率制度,發揮其金融安全閥的重要功效,保護中國金融體系免受國際金融動蕩的衝擊。

  人民幣解壓“美元三權”

  文章稱,“美元三權”是作者在學術界提出的新原理。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它自然的被賦予了三種與其承擔的義務不對等的權利:

  第一,美元的對價權,指中國通過輸出商品和勞務獲得美元平等對價的權利。從形式上看,我們輸出商品和勞務,然後換取美元,交易本應是平等的。 但是我們輸出的商品和勞務是以消耗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為代價,而且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而美國向我們輸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和勞務時,不用過多消耗他們的資 源,同時又價值鏈短附加值高,並獲取高額利潤。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所獲取的美元對價是折價的,這是美元的折價風險;

  第二,美元的儲備權,指中國獲得的美元以電子形式儲備於美國銀行的權利,國際結算中又稱為鏡子賬戶。目前中國獲得的美元大部分以電子的賬面形 式儲備在美國美元結算中心紐約的若干家國際銀行中。但是這帶來的風險是如果電子系統崩潰,如911恐怖事件發生時,美元儲備權有可能不能及時恢復,導致美 元儲備的損失;還有黑客侵害銀行網絡系統帶來的損失等等。同時在戰爭等特殊時期,如二戰時期、朝鮮戰爭時期和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都凍結了敵國的美元資 產。所以電子形式的美元儲備有被凍結的風險;

  第三,美元債權實現權,指中國用美元債權購買權益資產和實物等資產的實現權利。中國目前的美元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機構債、美國公 司債和美國股票等權益資產。但是這類權益資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美元貶值以及由於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規則上話語權和定價權缺失造成的重大損失。理論 上,美元儲備應當可以用於購買任何實物等值資產。但是現實中,美國政府出於政治、軍事目的對高科技產品、能源以及先進武器等重要物資的出口施加限制,使得 中國美元債權的實現權受到削弱,從而使美元的債權難以完全實現的風險。

  “美元三權”帶來的風險具有時效性:從長期看,美元具有對價風險。應對這類風險,中國需要調整出口產業結構,由勞動、資源密集型向科技、資本 密集型轉變。縮短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從中期看,美元具有儲備風險。這就需要我們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增加黃金儲備比重;從短期看,美元具有債權難以實現的 風險。應對此類風險,中國需要堅持獨立的貨幣政策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當前,我們應警惕“美元陷阱”,增強金融安全的戰略意識。首先,面對目前美國給我們施加升值壓力,我們應該據理力爭,從邏輯上闡述中國所持有 的美元存在風險,並導致中國外匯儲備中所持有的美元與美國所持有的美元之間並不等值。如美國利用其政治經濟地位在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上設置種種限制,使中國 所持有美元的實際價值降低,從而使美元直接在獲取對價時享受“隱性超額收益”;美國在國際經濟平穩發展時期,竭力推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反對其他國家 的“匯率干預”,特別是在其他國家持續處於貿易順差地位時,美國便通過政治經濟施壓的方式強迫這些國家貨幣升值,美元的貶值使其在獲取對價時得到直接的 “顯性超額收益”。

  時局之應對十三措施

  文章表示,深入分析中國面臨後危機時代新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十三條政策措施:

  第一,把握國家整體利益宏觀大局觀。政策調整以政治穩定為基石,新經濟金融政策出台以政治經濟雙優為前提。

  第二,調整產業結構。以低碳、綠色、環保產業為龍頭,淘汰落後產業,增加第三產業,加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縮短企業價值鏈,增加企業附加值。

  第三,強化科技創新。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創新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動力,對高科技型、資本密集型、文化創意產業等企業加大財政稅收和金融信貸的扶持力度。

  第四,掌握國際話語權。中國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機構和組織,根據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和中國政治經濟實力的消長,動態地擴大中國話語權的決策範圍。

  第五,設置貿易糾紛處理機構。整合國內各部門的資源,綜合全面參考五個原則,成立相關的常態機構來處理國際貿易糾紛,制定貿易糾紛應對方案。

  第六,完善國家金融風險預警機制。根據國際金融形勢的動蕩變化,對風險進行分類分級綜合管理,設立國際巨額游資的預警體系和機制,為國家決策部門提出應對突發性金融風險的管理預案。

  第七,主導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路徑。在深入參與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話語權的重構進程中,中國應該充分利用手中的美元儲備,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 程做好準備。同時穩步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互換業務,進一步拓展和加快建設人民幣和國債離岸市場,實現人民幣在亞洲的區域化,有步驟的推進人民幣國際 化。

  第八,根據國際慣例,建立中國權威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體系。從借鑒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同業拆借利率SIBOR、紐約同業拆借利率NIBOR、香港同業拆借利率HIBOR等等、建立我們自己的北京同業拆借利率BIBOR。

  第九,優化國際儲備結構。在目前形勢下,美國的巨額債務促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實行通貨膨脹政策來稀釋債務。而中國不得不通過買入美國國債來維持 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增加了中國外匯儲備的風險。中國應該將外匯儲備安全性放在首位,動態、持續、有步驟地、低調地增加黃金儲備在外匯結構中的比例。

  第十,升級金融監管體系。建立以國家整體利益為主,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整合和協調銀行、證券、保險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機構,降低國際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

  第十一,外匯儲備用途多元化。既要使人民幣幣值穩定,又要保持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外匯儲備管理要體現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原則。用途上實現多元化,比如,增加對發展中國家投資;加大對落後國家的扶持與援助;並且可以通過在美國及其盟國的直接投資,規避各種貿易障礙。

  第十二,積極擴大高科技產品進口範圍,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認為應該積極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我們應運用“美 元三權”原理與美國談判,以人民幣匯率為談判籌碼,讓美國增加對中國高科技的出口商品種類和數量,進一步實現國際收支的動態平衡。

  第十三,鼓勵國內經濟學家進行理論創新。國家通過自己的財力設立中國最高經濟學家獎勵制度,鼓勵中國經濟學家根據國內具體國情在經濟理論方面取得突破,創建中國自己的經濟學說,確立中國經濟學家在世界經濟領域的話語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